主余震序列作用下SDOF体系的增量损伤与抗倒塌能力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95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主震中受损的建筑结构往往要经历余震的“二次伤害”,余震对结构所造成的增量损伤使得结构存在较大的发生倒塌的可能性,从而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对结构在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增量损伤及抗倒塌能力进行评价。为此,本文以非线性单自由度(single-degree-of-freedom,SDOF)体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增量损伤和抗倒塌能力研究,力求从增量损伤和抗倒塌能力两个角度揭示余震对结构的潜在破坏势。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人工合成主余震序列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选取常用的重复式、随机式和衰减式合成方法,通过固定主震记录,采用不同方法生成了相应的主余震序列,以此作为输入。分别计算各方法合成的主余震序列及真实主余震序列的地震动强度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对人工主余震序列合成方法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2)采用最大位移、延性系数、残余位移比、非弹性位移比和修正的Park-Ang损伤指数作为结构损伤指标,对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损伤和增量损伤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对强度折减系数、主余震序列合成方法和SDOF体系恢复力模型对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损伤和增量损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3)采用IDA分析方法,选取基于改进I-K模型的SDOF体系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结构抗倒塌能力的研究。通过参数分析,对结构的软化刚度、延性能力、循环退化、捏拢和P-Δ效应对主余震序列作用下抗倒塌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近场和远场地震动及主余震序列合成方法对结构抗倒塌能力的影响。最后,通过对比结构抗主震倒塌能力和抗主余震倒塌能力,从结构抗倒塌能力折减系数的角度对考虑余震对结构抗倒塌能力的削弱程度进行了研究。通过本文研究发现,重复式和随机式合成的主余震序列相比真实主余震序列的余震地震动强度更大,高估了对结构造成的增量损伤,而衰减式主余震序列的余震强度相对偏小,造成的增量损伤相对偏低。余震对结构增量损伤的贡献不可忽视,尤其是短周期结构。考虑余震影响后,SDOF体系抗倒塌能力明显减弱,但SDOF体系抗主余震倒塌能力的离散性相比抗主震倒塌能力有所增大。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活动最为强烈的国家之一。1976年唐山地震时,包括堤防在内大量水工建筑物遭受了破坏。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还导致了多数水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北京的城市化建设是日新月异,大跨度,超高层成为现代建筑物的主导方向,而风荷载却又是此类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主要控制荷载之一,因此,研究城市
吸力锚是一种新型的海洋平台基础形式。尽管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应用,但是对于吸力锚的认识仍不完善,本文进行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为进行针对吸力锚承载特性的室内模型试验,首
钙质岩土或碳酸盐类土,通常是指海洋生物(珊瑚、海藻、贝壳等)成因的、富含碳酸钙或其它难溶碳酸盐类物质的特殊岩土介质。由于其沉积过程大多未经长途搬运,保留了原生生物骨
目前关于单层网壳结构的动力计算分析方法并不成熟,为了得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单层网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过程和动力破坏成因,有必要对其计算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行系统
温度对粘性土力学特性的影响是当今岩土工程领域中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以广西南宁典型河流冲积相粘性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研究了粘性土的部分热力学性质及影响机理。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不断发展,输电铁塔逐渐向大型化过渡,所承受的荷载亦同时增大。当设计载荷较大时,通常采用组合截面的方法来满足承载力的要求,这样必然增多输电塔杆件的数量
钢筒仓具有自重轻、施工周期短、造价低、污染小等特点,在现代工农业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目前,由于钢筒仓上温度荷载所产生的温度效应的研究还很不足,这就给在一些环境恶略
分析网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性能,应考虑杆件损伤后的性能和上下部结构协同工作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能考虑受拉屈服和受压屈曲的等效弹塑性杆单元模型,并借助此模型进
目前重型钢桁架在工程中已经有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但国内外学者对平面钢桁架整体稳定理论的研究甚少,整体稳定的设计方法尚不健全。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