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寒山诗英译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shuang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山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传奇般的人生。他写过大量的诗歌,但仅有三百多首诗歌保留至今。他的诗歌语言清新,文体独特,思想深奥,拥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寒山和他的诗歌在中国鲜为人知。当寒山及其诗歌传到美国后却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和意想不到的欢迎。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外很多译者都致力于翻译他的诗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加里·斯奈德。斯奈德的译本于一九五八年出版,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为寒山诗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斯奈德的译本使得寒山跨越时空,成为美国垮掉一代的精神偶像。接受美学出现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转向时期,当时翻译研究开始由语言层面向文化、社会和历史的宏观层面转变。这一理论十分强调读者在阅读中的地位,为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读者不仅在艺术作品的具体化中发挥了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还决定了作品的历史地位。基于接受美学,本文将从读者期待、不确定性和读者地位三方面对斯奈德的寒山诗英译本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对斯奈德的选诗和其译本受读者欢迎的原因给出解释。本文共有四个章节。第一章简单介绍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首先介绍接受美学这一理论基础,包括其兴起、发展、主要概念及对翻译的启示。接着概述寒山及其诗歌在国内外的研究和接受美学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上的运用。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从读者期待、不确定性和读者地位三方面着手,全面地分析斯奈德的寒山诗英译本。第四章对本研究进行总结,指出不足之处并给出建议。正是斯奈德对目标语读者的充分考虑使得他的寒山诗英译在美国得到广泛传播和接受。
其他文献
ISO17025与ISO/IEC导则25相比,主要发生如下变化:一、名称的变化从"校准和检测(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改为"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我们知道ISO/IEC导则25至今
2001年6月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李长江局长、王秦平副局长一行4人来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计量院)调研,听取了计量院工作汇报,并视察了部分实验室.
具体事物之间存在分类学联系和主题关联联系两种重要的概念联系。人对这两种联系的相对意识不仅受年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还受到具体语境的影响。操纵句子的语
应用数量化理论I模型,分析了立地,林分和遗传因子对杉木种子园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立地、林分和遗传因子对杉木种子园种子产量和质量都有影响。种子园园址选在阳坡,无性
分析了基于数字图像处理学的一些算法对木材纹理定量化的可行性,包括:自相关函数、灰度共生矩阵、行程长度统计、快速傅里叶变换功率谱函数、小波、分形、自回归模型、Ra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