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获得“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国家《“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大力支持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保障产业。宁夏中宁地区盛产枸杞,枸杞是边开花边结果边成熟,但成熟的鲜枸杞难以贮藏,必须干制,目前中宁枸杞绝大多数是自然晾晒,然而自然晾晒存在干制周期长,产品卫生差,霉烂损失严重等问题。本研究采用混联式太阳能干燥设备进行生产型枸杞干燥预试验,分析所得温度湿度等数据进行设备改进。设计了智能温湿度控制器配合冷风阀与电加热,增大风机排风量和电热功率。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了枸杞前处理工艺,并利用改进后的设备及优化的前处理工艺进行枸杞干燥试验,研究其品质差异。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通过枸杞烘干预试验,发现原有混联式太阳能干燥设备存在温度波动大的问题。白天集热器集热可使烘干室温度提升至70℃,夜晚采用电加热,烘干室温度为30-40℃;干燥周期52h(晴天),最终含水率12.1%,阴雨天干燥周期为70h,最终含水率19.9%;干燥设备存在全天温度波动大、夜间烘干慢、同一料车不同层烘干周期不一致、阴雨天烘干最终含水率过高的现象。2、进行了太阳能设备改进。设计了智能温湿度控制器配合冷风阀与电加热,可实现分段干燥,控制温度与实际温度平均温差±3.5℃;提升了夜间烘干温度;增大风机排风量,使上中下层干燥周期差距缩短至2h左右。优化后的干燥设备夜间温度可达55-65℃,晴天干燥周期耗时30h,最终含水率12.9%,阴雨天干燥周期耗时36h,最终含水率13.4%。3、枸杞原料前处理工艺的研究和响应面优化。比较了5种前处理工艺对枸杞干燥时间及品质影响,发现采用KOH溶液(50%KOH+50%蒸馏水)、酒精、植物油按10%、20%、70%重量比配成皂化液,在20℃环境下皂化4min,将皂化液与K2CO3以及蒸馏水按2%、4%、94%重量比混合,将枸杞置于35℃-38℃混合液中搅拌10min的前处理方案较适宜枸杞的烘干;对其进行响应面优化工艺,获得最佳前处理条件为:前处理温度39℃,前处理时间12min,K2CO3与皂化液配比为1:2,干燥时间为21.5h。4、干燥枸杞品质研究。测定了枸杞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及营养成分。枸杞水分含量10.56/100g,灰分含量4.01g/100g,蛋白质含量10.69g/100g,脂肪含量0.89g/100g,达到GB/T18672-2002枸杞的特优级标准。总糖含量39.14g/100g,与特优级标准差0.66g/100g。氨基酸总量达到51.60mg/g,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