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讨吞咽造影检查及影像学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及ALS患者的吞咽造影功能总分及影像学与患者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四科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住院患者中选取17例具有不同诊断级别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其中包括确诊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0例)、很可能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4例)、可能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3例)的患者,分别进行吞咽造影检查,将患者吞咽造影的结果与其临床资料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选取54例具有不同诊断级别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包括确诊(21例)、很可能(22例)、可能(11例)的患者,并选取23名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分别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测量各感兴趣区(ROI)的平均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系数(FA),分析两组间ADC和FA的差异,并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组患者ADC值及FA值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相关分析显示吞咽造影总分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r=0.031,P<0.05),与年龄、起病方式、病程、病情进展速度、诊断级别、ALS功能评分、ALS球部功能评分等临床资料之间没有相关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大脑脚、内囊后肢区的ADC值升高(P<0.05),大脑脚、内囊后肢及中央前回区的FA值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内囊后肢的ADC值与诊断级别呈负相关(r=-0.289,P<0.05),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评分呈正相关(r=0.304,P<0.05);大脑脚及内囊后肢的FA值与诊断级别呈正相关(r=0.394, P<0.05; r=0.547, P< 0.01),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评分呈负相关(r=-0.301, P<0.05; r=-0.653, P<0.01)。结论:吞咽造影检查可以客观的发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存在的吞咽功能障碍,吞咽造影检查对于评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吞咽功能具有重要意义。DTI可客观定量评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锥体束的损伤情况,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