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灼口方治疗灼口综合征(气阴亏虚型)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制,为灼口方在理论和临床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
方法:在本研究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灼口综合征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灼口方,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同时给予甲钴胺口服,每次2片,每日三次。对照组仅用甲钴胺口服(服用方法同治疗组)。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4周,8周,12周后临床表现和证候积分的变化来评价药物疗效差异。
结果:
(1)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及症状总积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
(2 )治疗4周,8周,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及症状总积分,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间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及症状总积分,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组内比较,中医证候分数下降。
(3)三个疗程后,治疗组30例患者中痊愈、显效、有效总共有27例,总有效率达到90%,而对照组30例患者中痊愈、显效、有效总共有15例患者,总有效率为50%。通过统计处理两组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及症状总积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4)三个疗程中,治疗组及对照组均均有1例腹泻患者,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平素腹泻,说明灼口方药物比较安全。
(5)随访期间,治疗组27例有效患者中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14.80%。对照组15例中有12例复发,复发率为8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控制灼口综合征(气阴亏虚型)复发率方面,自拟灼口方存在明显优势。
结论:
(1)灼口方可以有效的改善灼口综合征(气阴亏虚型)患者的症状,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灼口方在临床应用中没有遇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该药物安全可靠。对于灼口综合征(气阴亏虚型)的治疗,该药可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及推广。
方法:在本研究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灼口综合征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灼口方,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同时给予甲钴胺口服,每次2片,每日三次。对照组仅用甲钴胺口服(服用方法同治疗组)。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4周,8周,12周后临床表现和证候积分的变化来评价药物疗效差异。
结果:
(1)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及症状总积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
(2 )治疗4周,8周,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及症状总积分,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间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及症状总积分,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组内比较,中医证候分数下降。
(3)三个疗程后,治疗组30例患者中痊愈、显效、有效总共有27例,总有效率达到90%,而对照组30例患者中痊愈、显效、有效总共有15例患者,总有效率为50%。通过统计处理两组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及症状总积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4)三个疗程中,治疗组及对照组均均有1例腹泻患者,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平素腹泻,说明灼口方药物比较安全。
(5)随访期间,治疗组27例有效患者中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14.80%。对照组15例中有12例复发,复发率为8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控制灼口综合征(气阴亏虚型)复发率方面,自拟灼口方存在明显优势。
结论:
(1)灼口方可以有效的改善灼口综合征(气阴亏虚型)患者的症状,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灼口方在临床应用中没有遇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该药物安全可靠。对于灼口综合征(气阴亏虚型)的治疗,该药可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