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段框架中对指示代词句法地位的探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wa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最新的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重新研究名词性词组中指示代词的句法地位。在生成语法的理论研究中,DP结构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的主要目标是: 1.在乔姆斯基提出的语段推导和论语段的理论框架下,探讨名词性词组中指示代词的句法地位,探讨指示代词是否可以被认为是名词性词组中一个语段的“边缘”。 2.讨论在名词性词组的语段中,指示代词和语段的中心语的关系。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采用了罗马尼亚语、西班牙语、孟加拉语、英语和汉语五种语言作为本文研究的语料。 在生成语法发展的各个阶段,许多研究者针对指示代词的句法地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Giusti(1997)指出指示代词和定冠词在名词性词组DP中的句法地位是不同的,定冠词是名词性词组DP的中心语,而指示代词处于名词性词组DP的标示语位置。Bruge(1997)描述了几种语言中指示代词的句法地位,并且指出指示代词发生移位的推动力是特征核查。Bhattacharya(1998)在名词性词组DP中引入了一个中间投射FP,Bhattacharya(1998)认为指示代词的最初位置是处于FP的标示语这一位置上。本文依据Giusti(1997),Bruge(1997)和Bhattacharya(1998)的研究,认为在名词性词组DP中,指示代词占据着标示语的位置。如果指示代词在名词性词组中发生了移位,那么移位的推动力是特征核查。 长期以来,CP和vP一直被认为是句子表达式中的两个语段。Svenonius(2004)对语段的“边缘”进行了讨论,他给出了句子表达式中关于语段的两种结构:C*--[T-v*-[V和Top*-[C-T-Asp*-[v-V。在第一种结构中,语段的“边缘”分别是C和v的标示语。在第二种结构中语段的“边缘”分别是Top和Asp的标示语。 本文依据句子表达式和名词性词组之间的并行关系,认为在名词性词组中至少存在着两个语段,先前的研究者们认为名词性词组中的两个语段分别是DP和nP,D和n分别是这两个语段的中心语。本文认为中心语D和n具有“边缘”特征,D和n的这种“边缘”特征为指示代词的移位提供了一个位置。指示代词可以从其最初位置最终移位到中心语D的标示语的位置上。指示代词的这种移位可以发生在逻辑层面,也可以发生在语音层面。鉴于句子表达式和名词性词组的并行关系,本文提出了名词性词组中关于语段的两种结构:D*-[K-n*-[N 和 Op*-[D-Num*-[n-N。本文认为,在第一种结构中,语段的“边缘”分别是D和n的标示语。在第二种结构中,因为句子表达式和名词性词组是并行的,语段的“边缘”分别是Top和Asp的标示语。 本文采用了罗马尼亚语、西班牙语、孟加拉语、英语和汉语这五种语言作为本文研究的语料来说明将DP和nP看作是名词性词组中的两个语段这种观点是合理的。先前的研究者通过对多种语言的研究认为虽然指示代词在各种语言的名词性词组中所处的具体位置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指示代词在各种语言中都占据着标示语的地位。指示代词最终都会从它最初所处的位置移位到名词性词组DP的中心语D的标示语位置上,至少在逻辑表现层面要发生这样的移位。 本文在最新的语段理论框架下重新研究指示代词的句法地位,本文认为在语段理论框架下,在名词性词组中,指示代词处于语段中心语D的“边缘”位置。 本文在语段理论框架下,对罗马尼亚语、西班牙语、孟加拉语、英语和汉语这五种语言做了观察与分析,得出结论:在这五种语言中,指示代词都原本处于或者通过移位处于名词性词组DP的中心语D的标示语位置上。这些观察与分析验证了本文中提出的指示代词处于语段中心语D的“边缘”位置上的这种假设是合理的。
其他文献
基于知识的网络化空调配管振动分析系统是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以产品技术和CAD/CAE技术为核心,结合虚拟仿真理念和网络技术,进行"网络上漫游",通过网络到达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
目前,在面临开发制冷剂代物的环境下,CO2以绿色环保和优良的热物性,在众多替代物中脱颖而出.CO2在跨临界循环状态,气体冷却器中存在的温差大,更使在热泵热水系统中得到了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