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为调动国企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对国企经营者的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从最初的承包责任制、资产经营责任制、租赁制、委托代理制等形式发展到1994年开始推行的年薪制。从各种分配制度的实施效率来看,都没有切实地将经营者与企业的利益真正捆绑在一起,激励效率并不令人满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营者人力资本价值不一,需要通过一种制度安排,使得其在相对公平、兼顾效率的前提下初始拥有产权之后,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来充分体现经营者人力资源的价值。因此,着眼于增量和未来,体现经营者人力资本价值,对经营者特别是高科技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实施股票期权制度十分必要。 二十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的大公司相继出现了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的趋势,为了有效的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合理激励约束公司管理人员,美国很多公司采用了股票期权激励模式。受美国的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在90年代建立或完善了自己的股票期权制度,从而使股票期权成为目前世界各国公司重要的激励模式。 本文立足于我国的国情,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剖析了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如何切实有效地发挥企业经营者的人力资本的有效作用,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相结合,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有关期权制度,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经营者期权制的观点和思路。全文共分六个章节,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导论本部分论述了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有关经理人的股票期权和制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经营者股权激励的基本理论 本部分首先分析了企业内外部形势的变化、对企业人力资源产生的诸多影响,作为人力资本的激励及补偿方式的企业报酬体系结构及类型也将随之发生转变。研究认为现阶段单纯依靠传统的薪资及晋升制度来长效激励企业经营者收效,必须在企业股权激励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了经营者人力资本价值贡献理论、代理成本理论、激励相容理论、二元理论是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的主要理论依据。 第三章:经营者股权激励相关问题分析 本部分列举了国际上十种通行的股权激励模式,并对我国目前实施的股权激励制度状况从政策上和实际操作上进行了分析探索,提出了股权激励有利于降低代理费用、提升公司业绩、增强投资者信心、2 经营者股权激励及期股制的选择稳定并吸引优秀人才和有效防止腐败的观点。 第四章:股票期权理论及可行性研究 本部分首先阐述了股票期权计划概念、激励作用、实施内容、理论基础及与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了实行经理人股票期权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目前实行经理人股票期权的障碍:一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二是没有形成实施经理人股票期权的制度背景。 第五章:股权激励的实证分析 本部分通过收集部分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的数据资料,通过对高级管理者的持股比例与企业经营业绩相关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判断得出以国有股主导的股东主权模式是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总体上处于改制前的机制,股权激励机制效果不明显。 第六章 期股制是目前对经营者实行长效激励的最佳选择 本部分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通过对股票期权制度的借鉴和创新,列举分析了上海模式、武汉模式、北京和深幼1等地的模式,提出期股制是我国目前对企业经营者进行长效激励的最佳选择的观点。并就期股授予对象、数量、来源,期股“进入价”和“退出价”的确定,以及监督与约束机制的建立等问题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