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绝经后骨质疏松主要由雌激素缺乏引起,可采用补充雌激素治疗。而植物雌激素的雌激素样生物活性和极少的毒副作用,能有效的预防骨丢失和维持正常骨代谢。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人群的高膳食植物雌激素摄入量,并未降低我国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因此,我们怀疑可能个体的基因差异在其中起了作用。本研究联合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关联性较高的雌激素受体a亚型基因多态性和人群的膳食植物雌激素摄入量,探讨两者影响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的内在联系。
方法:选取符合调查要求的69名绝经后妇女,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和膳食资料。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PCR-RFLP技术检测ERα基因PvuⅡ和XbaⅠ限制性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
结果:(1)PvuⅡ、XbaⅠ位点各基因型人群的腰椎BMD和股骨BMD与摄入量之间的关联性分析显示各因素之间无相关性。(2)膳食植物雌激素摄入高、中、低三组人群的腰椎BMD和股骨BMD无显著性差异。(3)Xx基因型腰椎BMD和摄入量间呈负相关(p<0.05)。(4)含有pX单倍体组腰椎BMD与植物雌激素摄入量呈负相关(p<0.05),不含pX单倍体组股骨BMD与摄入量呈正相关p<0.05)。
结论:(1)目前结果显示,ER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南昌市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但会影响膳食中植物雌激素对不同个体骨代谢的效应。(2)Xx基因型腰椎BMD和摄入量间呈负相关。(3)含有pX单倍体组腰椎BMD与植物雌激素摄入量呈负相关,不含pX单倍体组股骨BMD与摄入量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