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直肠癌(CR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也是恶性肿瘤的常见类型之一。结直肠癌是男性第三常见癌症,女性第二常见癌症。所以尽管结直肠癌手术治疗和化疗方法不断取得进展,但因为大部分患者在初诊时已经处于肿瘤晚期阶段,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CRC患者的生存预后仍然较差。因此,有效的早期结直肠癌诊断的分子标记物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而对不同分期的患者进行有效的预后监测,可帮助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合理的治疗方案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故迫切需要寻找一种高特异性、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为CRC患者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MicroRNA(miRNA)是一种短的、非编码的调节性RNA分子,它们在转录后会干扰蛋白编码mrna的稳定性和转译,导致细胞增殖、凋亡、转移功能障碍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血液中的miRNA包裹于外泌体在,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作为癌症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更有前途、更加可靠。许多研究发现miR-92a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发生发展更是有着明显的联系,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miRNA-92a表达上升,有望作为结直肠癌辅助诊断的无创分子标志物。虽近些年血清外泌体miR-92a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不断被肯定,但仍未形成定论,需要更多的、大样本的研究去进一步证实。而对于血清外泌体miR-92a对结直肠癌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甚少,更需进一步实验证明。本研究通过检测探讨血清外泌体miR-92a在CRC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探究血清外泌体miR-92a在结直肠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1.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者的外周血标本:结直肠癌78例,健康者体检者7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外泌体miR-92a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外泌体miR-92a水平是否有差异,使用ROC曲线检验血清外泌体miR-92a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2.结直肠癌患者随访至2020年1月,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外泌体miR-92a表达水平不同的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期(OS)的差异,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结直肠癌总体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外泌体miR-92a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者(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示血清外泌体mir-92a区分结直肠癌患者和正常人的AUC为0.836,特异度为80.8%,敏感度为67.1%。2.结直肠癌患者组血清外泌体miR-92a高表达者3年生存率(67.3%)明显高于低表达者(39.1%)(P=0.020),血清miR-92a高表达者中位生存期为27.1个月,明显低于低表达者36.2个月(P=0.016),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高表达者总体生存期缩短。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分化程度、肿瘤TNM分期及血清外泌体miR-92a水平,进一步行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外泌体miR-92a表达水平、TNM分期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判断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1.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iR-92a高表达,与之前这方面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血清外泌体miR-92a表达水平对于结直肠癌可能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价值。2.血清外泌体miR-92a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有关,具有预后预测价值,有望成为一种准确评估患者预后、指导个体化治疗的无创评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