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现代化是整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任务更加紧迫。我国农业的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水平缓慢,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不高,农民专业文化水平偏低,实现农业现代化任重道远。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载体,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本文从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角度,论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村改革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该制度的缺陷。农业发展要取得重大突破困难重重。在这种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国,特别是在沿海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应运而生,并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自身的功能优势、发展理念和价值目标逐渐赢得了农民的认可,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实现农业产业化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聚集分散的土地为物质承载体;发展现代化农业要以合作社为媒介进行科学技术的引进、研发、推广与创新;农业现代化要以合作社为支点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化农业主体的高素质农民要依靠合作社培养。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发达的市场经济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长的首要条件。农民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长的的必要条件。政府通过行政干预和法律规范对合作社发展给予政策支持,这是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市场开放与价格机制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长和发展有了最基本的合作准则和运行行为准则。经济增长与市场规模拓展迫使市场主体进行相互之间的合作与分工,成为合作社发展的主观条件。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成为农业现代化的组织载体,成为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主体,成为传播科学技术和提供信息服务的媒介。它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质量控制,培养了现代化的农民。
三个合作社的实践案例,分析了合作社的组建、成长和取得的成果。结合案例分析了合作社的绩效、作用以及如何带领农民向现代化大农业的道路上迈进。合作社是处于发展中的新事物,存在仍未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和农业相关部门制定新的对策,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路径。它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