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业现代化促进作用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okao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现代化是整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任务更加紧迫。我国农业的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水平缓慢,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不高,农民专业文化水平偏低,实现农业现代化任重道远。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载体,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本文从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角度,论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村改革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该制度的缺陷。农业发展要取得重大突破困难重重。在这种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国,特别是在沿海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应运而生,并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自身的功能优势、发展理念和价值目标逐渐赢得了农民的认可,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实现农业产业化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聚集分散的土地为物质承载体;发展现代化农业要以合作社为媒介进行科学技术的引进、研发、推广与创新;农业现代化要以合作社为支点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化农业主体的高素质农民要依靠合作社培养。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发达的市场经济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长的首要条件。农民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长的的必要条件。政府通过行政干预和法律规范对合作社发展给予政策支持,这是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市场开放与价格机制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长和发展有了最基本的合作准则和运行行为准则。经济增长与市场规模拓展迫使市场主体进行相互之间的合作与分工,成为合作社发展的主观条件。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成为农业现代化的组织载体,成为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主体,成为传播科学技术和提供信息服务的媒介。它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质量控制,培养了现代化的农民。   三个合作社的实践案例,分析了合作社的组建、成长和取得的成果。结合案例分析了合作社的绩效、作用以及如何带领农民向现代化大农业的道路上迈进。合作社是处于发展中的新事物,存在仍未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和农业相关部门制定新的对策,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路径。它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现代化水平。
其他文献
中间判决来源于大陆法系之德国民事诉讼法,作为高效管理诉讼手段之一,其在提高诉讼效率、促进和解、防止突袭性裁判,促进法官心证的公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制度使集中审理主
<正>北京市的防汛工作经多年建设,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组织体系。制定并落实了以行政首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防汛责任制;基本建成信息采集系统、防汛通讯系统、计算机网
本文以陕西关中西部眉县县城镇西关村为田野点,通过对该村某常姓村民家族史的记述,来讨论中国近代以来,特别是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身份构建的过程,也即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
道歉在日常交往中经常出现,或是简单的一句“对不起”、“抱歉”、“不好意思”等,或是低头示意,无论语言表达还是行为动作只要传递认错愧疚的意思即可。有人认为道歉是一种利己
近些年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来成效显著,也已日趋规范,但随之带来的诸如带病提拔、买官卖官、任人唯亲、官官相护、一把手专权等问题也不可小觑,其主要原因在于党政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