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社会地位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q1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中国进入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时代。2014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要建设“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此,教育部制定并实施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并明确指出,要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截止2018年,全国有职业院校1.17万所,年招生928.24万人,在校生2685.54万人。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418所,在校生达到1200余万人。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未来综合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特定群体,具有一些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的特点,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社会竞争力较弱,就业压力较大等问题,这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而在影响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中,有很多研究发现,个体对自身所处社会阶层的主观认知,也就是主观社会地位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较大。除此之外,自尊作为个体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个体的人格与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心理健康还受到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虽然国内外对社会经济地位、自尊和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大部分研究者更多关注了普通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相关研究,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较少。为此,了解和掌握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对于指导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心理健康量表》、《自尊量表》和《主观社会地位问卷》等测量工具,对934名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技术,探讨了高职生心理健康的状况,揭示了主观社会地位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自尊与家庭教养方式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高职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但其中有1.18%和5.99%的高职生存在严重的忧郁和焦虑情绪。高职生心理健康各维度在性别和城乡来源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各维度中,自我肯定在生活状况、是否为独生子女和年级上均差异显著;抑郁在是否为独生子女、生活状况上均差异显著;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在生活状况上差异显著。其中,独生学生的自我肯定和忧郁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学生;大三年级自我肯定优于大一和大二年级,而大一年级自我肯定优于大二年级;随父母打工进城生活的高职生,其自我肯定明显低于一直在城市生活的高职生,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与父母一起在农村生活的高职生以及一直在城市生活的高职生;父母进城打工,和爷爷奶奶一起留在家乡生活的高职生,其自我肯定明显低于一直在城市生活的高职生;与父母一起在农村生活的高职生,其自我肯定明显低于一直在城市生活的高职生,但其忧郁明显低于随父母打工进城生活的高职生以及父母进城打工,和爷爷奶奶一起留在家乡生活的高职生。(2)高职学生主观社会地位中等偏上,在生活状况上差异显著。其中父母进城打工,和爷爷奶奶一起留在家乡生活的高职生的主观社会地位明显低于与父母一起在农村生活的高职生、一直在城市生活的高职生和随父母打工进城生活的高职生。主观社会地位在性别、年级、城乡来源和生活状况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3)高职学生的自尊水平中等偏上,在生活状况上差异显著,随父母打工进城生活的高职生的自尊水平明显低于父母进城打工,和爷爷奶奶一起留在家乡生活的高职生以及一直在城市生活的高职生,与父母一起在农村生活的高职生的自尊水平明显低于一直在城市生活的高职生。自尊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和是否独生上均未达到显著差异。(4)高职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上,父亲拒绝大于母亲拒绝,父亲情感温暖小于母亲情感温暖,父亲过度保护小于母亲过度保护。在高职生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中,父亲情感温暖在性别上差异显著,父/母过度保护在年级上差异显著,父/母拒绝在年级和生活状况上差异显著。(5)心理健康、主观社会地位、自尊和家庭教养方式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其中,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与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均呈显著正/负相关;家庭教养方式的各维度与心理健康均呈正/负显著相关。主观社会地位和自尊水平对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自尊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心理健康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家庭教养方面,父/母情感温暖、父/母过度保护四个维度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心理健康之间起到调节作用。依据本研究结论,提出了针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建议。
其他文献
文章以索尼娅·柳波米尔斯基的可持续幸福模式为基础,分析了中小学生幸福能力培养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小学生幸福能力培养的途径,主要包括:正确的幸福观、良好的人
背景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在国内、外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大量的临床数据证实,CKD人群合并高脂血症的情况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并以血浆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为特征。血脂异常作为CK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不仅贯穿其病程,还可促进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的发生而导致CKD患
一、什么是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是把工程节水和覆膜栽培2项技术进行集成组装的一项农业节水综合栽培技术。五分地镇推广的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的主要
文章以《雪夜林畔小驻》的汉译为例,将系统功能语法用于诗歌翻译,通过功能文体学可以更精密地分析文章的意义、结构和风格。功能文体学联系起语言学和文学鉴赏,对文学翻译,尤
目的:基于山东、湖南和云南三省的抽样调查,对样本地区的个体诊所运营现状及个体开业医生群体的职业素质水平进行现状描述,归纳总结个体诊所及个体开业医生的群体特征,结合个
二(三甲基硅基)甲基锂与二甲基胺基腈反应后再与氯代二苯基膦完成膦基取代合成了新型有机磷化合物——(1E,3E)-N1,N1,N3,N3-四甲基-N1′,N3′,2-三(二苯基膦基)丙二酰亚胺(3),其结构
<正>一、发病症状番茄植株感染病毒后,在染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或停滞,节间变短,植株明显矮化,叶片变小变厚,叶质脆硬,叶片有皱褶、向上卷曲,叶片边缘至叶脉黄化,以植
在杂交玉米制种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后期田间管理.既影响制种田的产量,同时又造成种子质量的下降,所以加强玉米制种田后期田间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