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腺的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是1种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它大约占胰腺外分泌性肿瘤的1%~2%,胰腺囊性肿瘤的12%。无论与最常见的胰腺导管腺癌还是少见的黏液性囊腺瘤/癌相比,它们之间在发病特点,临床过程,病理形态和预后等方面均有显著的差别。因此研究该病分子生物学改变,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与组织病理学改变的联系,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多种影像检查手段早期做出正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6个抑癌基因(p16,p73,APC,hMLH1,MGMT,E-cadherin)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分析单个及不同种类基因和多基因甲基化发生的频率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同时总结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具有特征性的图像特点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对比研究良恶性组肿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比较分析US(超声),十二指肠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CT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肿瘤组织中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生物学行为之间密切相关,多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与IPMT的恶性度明显相关,是判断肿瘤浸润性的可靠指标。主胰管型和分支型肿瘤各自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发现大量的黏液潴留引起主胰管和分支胰管扩张,壁结节是由胰腺管内分泌黏蛋白的上皮细胞乳头状增生形成其内部病理学改变复杂。恶性者更多见于高龄男性,有黄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