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翻译实践报告立足于韩国与儒学的关系以及儒学对韩国社会的影响,选取韩文论著进行韩译汉的翻译实践总结。原著为由韩国延世大学教授金海玉编著的《对外韩国文化阅读》,本次翻译实践选取本书的第5章—《韩国的活力与儒学的关系》部分的内容。翻译目的:1.通过翻译实践提高自身翻译能力,掌握各种翻译技巧,为今后韩中、中韩翻译奠定良好的翻译基础。2.使韩语学习者对韩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3.了解中国的儒学对韩国社会以及韩国人性格的形成产生的影响。4.通过了解中韩文化差异,减少交流时因文化认知缺失导致的问题。翻译方法:此次翻译主要采用Bassnett和Stolze的文化翻译观以及Vermeer提出的翻译策略。主要体现在汉字词的翻译、韩国文化现象的翻译等方面。翻译重点:根据翻译目的和翻译标准的不同,对《韩国的活力与儒学的关系》进行翻译分析,本次翻译的目的是使得目标读者—中国读者了解儒学对韩国的影响,理解韩国社会和韩国人的性格特点,因此,在翻译实践中,应重视保证目标读者对内容理解的同时,使得目标读者对韩国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会采用增译、减译以及归化、异化等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该论著的实际意义:通过本次翻译实践总结翻译经验以及在以后的翻译过程中需解决、注意的问题:1.一名优秀的的翻译者应具备扎实的原语和目标语语言能力。2.一名合格的翻译者应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3.作好译前准备,综合考虑著作的写作背景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