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盆瘀饮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微循环的影响及其抗炎镇痛作用,探讨盆瘀饮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作用机理,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丹参组及大小剂量治疗组,灌胃7天后,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冰水浴5分钟造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等指标;灌胃21天后,观察小鼠肠系膜微循环,测量微血管管径、视野内毛细血管数并计算微循环障碍恢复所需的时间;通过小鼠耳肿胀试验及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观察盆瘀饮的抗炎作用;通过热板法测定用药前后小鼠痛阈值,通过计算小鼠腹腔注射醋酸后扭体次数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盆瘀饮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急性血瘀大鼠全血粘度值,盆瘀饮低剂量组还能明显降低其血浆粘度值,盆瘀饮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其全血高、中切还原粘度;盆瘀饮可明显扩张小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微动脉口径,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缩短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恢复正常的时间;盆瘀饮对二甲苯致耳廓炎性水肿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并能抑制醋酸致炎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还能显著提高小鼠对热致痛的痛阈值,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结论:盆瘀饮可明显降低血液粘度,扩张微动脉口径,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水肿,从而改善微循环障碍,加快血流速度,减轻盆腔瘀血的病理状态。同时,盆瘀饮还具有镇痛,利于消除盆腔疼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