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愈演愈烈。许多大城市都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境,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重大社会命题。而垃圾分类是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按垃圾的成分、属性和利用价值分成若干种类,进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并最终分类处理,以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国内外经验表明,垃圾分类是从根本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关键,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多中心治理理论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打破了传统模式下政府单一治理主体的局限,强调在公共事务的治理中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多中心合作。该理论为公共事务提供了不同于官僚行政理论的治理逻辑,对垃圾分类治理的实现和推广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即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框架,全面分析生活垃圾分类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治理之道。本文以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为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政府、居民、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市场四个维度进行剖析,探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结合台北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经验,提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多元参与、合作共治的模式:政府具有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需要体现自身引导作用、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居民是推动垃圾分类的直接执行者,切实提高居民的参与度是搞好生活垃圾分类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各种志愿组织、协会、社区互助组织近年来在社会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需要充分发挥其协调作用;发展垃圾产业,建立规范有序的分类回收市场体系是提高垃圾分类管理效率和效益的题中之意。概而言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各个方面,只有实现多元主体间的充分合作与互补互动,才能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有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