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基于CGSS2013数据的实证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61005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福利的重要指标。与 GNP/GDP等经济指标相比,主观幸福感能够准确地反映不同群体的福利诉求。近年来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在创造了巨额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严重贫富差距和阶层矛盾,引发了各界对发展与社会福祉之间关系的反思。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才是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是否能够提升国民幸福感?  基于这些问题,一些学者呼吁国家从纯粹的经济发展转向更为综合的社会发展,认为中国的未来有赖于政治、社会和公共服务改革,只有改革才能剔除社会弊病,激发经济活力,提高国民幸福感。这些学者从福利经济学角度出发,认为既然自由市场可能失灵,就应该重新思考政府及公共服务的作用。他们利用数据考察了公共服务对国民幸福感的影响,得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观点。然而,我们发现:这些研究指标设置不合理,对主观指标的考察明显不够,难以发现具体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建立主观指标,利用定量方法来考察城市公共服务的现状、问题以及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以福建省为案例,利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验证这套满意度指标在测量公共服务绩效、挖掘政策问题、改善政府治理进而提升居民幸福感等方面的有效性。  论文的基本思路和结构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价值、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对公共服务与幸福感的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和评价。第二章,我们对变量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来考察当前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和居民幸福感的水平及结构差异。在本文的第三章,我们利用多元回归模型,来分析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第四章,我们以福建省为案例,利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进一步挖掘城市公共服务的问题及对居民幸福感的潜在影响,以验证满意度指标在测量公共服务绩效、挖掘政策问题、改善政府治理进而提升居民幸福感等方面的有效性。在第五章,我们总结了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与改进方向。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如下:  第一,当前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水平比较低,公共服务的数量严重不足,服务质量也比较差,可及性和用户满意度更是无从说起,且在城乡之间、不同人群之间分布严重不均衡。弱势群体并没有得到公共服务的有效救济和保护。  第二,贫富差距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幸福感。我国城市居民幸福感的阶层分化比较明显,由于缺少社会保障,低收入、低学历人群、中老年人、残疾人并未得到分享经济成果的机会,幸福感普遍偏低。  第三,我们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来探讨了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居民需求,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同时,公共服务的充足性、普惠性、均衡性和便利性的提高,能够促进资源在不同地区、人群之间均匀分布,缓解人们的焦虑和绝望情绪。  第四,我们以福建省为案例,来进一步挖掘城市公共服务的现状、问题,以验证满意度指标在测量政府绩效、改善政府治理进而提升居民幸福感等方面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在公共教育方面,福建教育资源在地域分布上还是不均衡,很多小孩子难以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在医疗卫生方面,医疗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卫生体系落后。很多居民抱怨医疗费用昂贵,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小,就医满意度比较低。在住房保障方面,福建省保障房资明显不足,且分配上偏向优势阶层。在社会管理方面,福建省在食品药品监管方面存在不足。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居民幸福感。这说明满意度指标能够帮助我们测量公共服务绩效,政府部门可以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政策,提升居民幸福感。  因此,本研究认为,当前城市公共服务具有较大政策意义和改革空间,公共服务改革能够消减人们对贫富差距的负效应,增强对平等机会和未来的预期,提升幸福感。
其他文献
闵子孝终于回家了,但母亲已经躺在七星底、月牙天的红松棺木里,很平静很安详的模样.闵子孝好几年都没看过母亲了,那苍老的样子令他感觉有些陌生. 他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在一旁
期刊
城里开了家电子秤医院,许多人知道了,梦妹却蒙在鼓里.rn这天,梦妹双手拎着哑铃,艰难地跋涉在林荫道上, 上气不接下气.突然看到很多女人,捧着电子秤往前奔跑.
期刊
期刊
期刊
学位
期刊
目的 探究子宫肌瘤患者独用米非司酮及联合宫瘤消胶囊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的84例子宫肌瘤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并应用等量电脑随机的方式对其平均分
若从文化哲学角度来看,写实和寓言的区别在于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写实者往往更倾向于历史和现实的可认知性,寓言者则时时充满未知的猜测与玄想,因而,前者言之凿凿、事无巨细,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