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与捻转针法比较后评价温通针法在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止痛效果、减轻伴随症状方面的优势,为临床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提供一种简便高效的治疗方案。方法:病例选取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住院部肩周炎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72例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组(治疗组)和捻转针法组(对照组),按照既定试验方案分别进行治疗。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组取患侧肩贞、肩髃、肩髎、风池、合谷、条口(除条口穴取健侧外,其余腧穴均取患侧)为治疗穴位。捻转针法组取患侧肩贞、肩髃、肩髎、风池、合谷、条口。手法操作完毕,两组均留针30 min。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组和捻转针法组治疗频次均为每天治疗一次,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两组患者在初次治疗前后及三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患肩部的疼痛情况进行VAS评分,初次治疗前、一个疗程后及三个疗程后进行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活动度评分,在整个治疗周期完成后对患者进行总体疗效评价,最后用统计学分析收集的临床数据指标。结果:1.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组和捻转针法组在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在VAS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的VAS评分进行组内比较,其结果P<0.05,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初次治疗后对患肩疼痛度进行VAS评分比较中,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组的优良率为83.3%,捻转针法组的优良率为61.1%,对两组结果的优良率比较中P<0.05,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结果显示P<0.05,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组和捻转针法组在治疗一个疗程及三个疗程结束后,对患肩肩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的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组内比较,其结果P<0.05,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组和捻转针法组在治疗一个疗程及三个疗程结束后的组间积分比较,其结果P<0.05,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组和捻转针法组的患者在总体疗效评价比较中,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组的显愈率83.3%,捻转针法组的显愈率为63.9%,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2%和77.8%。在对两组显愈率的结果比较中P<0.05,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对两组等级资料进行Ridit分析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与捻转针法对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都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以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方法优于捻转针法。2.患者在改善症状、体征以及上肢活动受限程度等方面温通针法配合缪刺法优于捻转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