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体牙移植(autotransplantation)是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将自体牙完整摘出,移植于自身其它的缺牙部位,并行使功能。虽然很多文献报导认为移植牙的存活率可高达90%,但仍有很多病例会出现骨粘连的牙周膜愈合方式。近期有研究表明早期咀嚼刺激会减少骨粘连的发生率,并且提出通过正畸装置控制适宜的力值,对移植牙进行早期加载,会提高其移植后的成功率。本研究选用选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作为牙周组织改建指标,采用Real Time PCR法,运用PCR产物所发出的荧光对ALP和bFGF的mRNA的表达进行定量,评价牙周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从而研究正畸加载对自体移植牙牙周组织预后的影响。【目的】本研究旨在确立不同起始时间/不同持续时间正畸加载自体移植牙的动物模型,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移植牙牙周组织中ALP和bFGF的差异性表达,系统评价正畸加载对自体移植牙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阐述有关正畸治疗对自体移植牙愈合过程可能产生的有利及不利影响,为临床把握正畸移动自体移植牙的时机、力值强度、位移距离、施力的持续时间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2只健康成年雄性Beagle犬作为研究对象,使用2%盐酸氯胺酮诱导、3%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麻醉后,进行牙齿的移植手术。选择两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作为供体牙,将牙齿拔出后用种植机对牙槽窝进行制备,将两牙齿交换植入对侧牙槽窝中,并与邻牙进行结扎固定。一周后拆除结扎固定装置并行常规根管治疗。在移植后的第1、4、8、12周对左侧上颌移植牙进行正畸加载,力值为30z。将右侧未加载的上颌移植牙和左侧加载的下颌第一前磨牙设为实验对照组,同时将右侧下颌第一前磨牙设为空白对照组。分别在加载后1、2、4周处死动物,获取所需牙齿及包括其周围牙周组织的骨块。选用ALP和bFGF作为牙周组织改建指标。本研究采用Real Time PCR法,运用PCR产物所发出的荧光对ALP和bFGF的mRNA的表达进行定量,比较不同起始时间/不同持续时间正畸加载自体移植牙牙周组织预后的差异。【结果】成功建立了Beagle犬的正畸加载自体移植牙模型,未进行正畸加载和进行正畸加载的自体移植牙均未出现异常松动或者脱落的现象。但根据术前及术后的口腔牙周检查项目的结果,发现自体移植牙无论加载与否牙周袋都较术前加深。通过Real Time PCR定量分析各组实验犬自体移植牙牙周组织中ALP和bFGF mRNA的表达,可知正畸加载自体移植牙较未加载的移植牙ALP和bFGF mRNA表达水平高(P<0.05);加载起始时间相同、加载持续时间不同的各实验犬正畸加载自体移植牙牙周组织中ALP和bFGF 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载起始时间不同、加载持续时间相同的各实验犬正畸加载自体移植牙牙周组织中ALP和bFGF 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以Beagle犬第一前磨牙作为自体牙移植的供体牙,可建立简单、可靠的自体移植牙动物模型,牙齿在移植后存留率为100%,均未发生异常松动或者脱落的现象,但牙周状况较移植前差。2.自体牙移植术后进行正畸加载有助于促进牙槽骨的改建,防止骨粘连。3.自体移植牙正畸加载持续至2周时牙周改建活动最为活跃。4.自体牙移植术后第4周至第8周开始正畸加载牙周组织改建情况较好,有利于移植牙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