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冲击,互联网金融打破了传统金融行业的垄断,长驱直入,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交易手续简便、进入门槛低等特点,使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迅速奠定了强大的群众基础。社会公众作为参与主体,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江苏社会公众参与互联网金融的程度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机构长期维护江苏客户群体提供对策基础,而且可以为相关部门促进中国社会公众良性参与互联网金融、实现互联网金融运作机制有机循环的决策提供依据。在回溯相关文献及与银行、证券、银监会、高校、企业、统计局等部门专家学者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研讨的基础上,笔者深入剖析了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的基本状况,从中截取公众参与互联网金融的相关信息,形成了研究互联网金融参与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基本思路。本研究利用德尔菲法,确定社会公众互联网金融参与程度及影响因素的调查指标,设计社会公众互联网金融参与度及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然后在江苏省南京市、南通市及无锡市三市发放调查问卷,并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Logit实证分析和影响因素的相对权重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年龄、使用难易程度是影响江苏社会公众参与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因素。其中年龄对江苏社会公众参与互联网金融有显著负面影响;使用难易程度有正面影响。(2)与股市、基金等其他投资方式相比,收入对江苏社会公众参与互联网金融并无显著影响。(3)各一级因素对江苏社会公众参与互联网金融影响的相对权重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宏观因素>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互联网金融体系>互联网金融特征。根据Logit实证分析和层次分析得出的结果,笔者认为促进社会公众良性参与互联网金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增强对互联网金融的宏观管理力度。需要创新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技术性指标,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的法律监管体系,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部门的协同合作。(2)提升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自控水平。建立互联网金融信息技术防御体系,创新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息安全能力,创建互联网金融公开透明的运营环境。(3)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参与者的引导和教育。创建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机制,加强引导和教育的有效性,培养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提高社会公众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鉴别能力,促进社会公众良性参与互联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