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社交类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对人与人的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已然成为讨论的热点话题。随着人工智能进入各行各业,今后它在心理咨询中又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本研究希望控制科技水平的影响,探索当当事人认为咨询师是真实人类和认为咨询师是AI时,当事人感知到的咨询过程和效果的差异。也以此来更好地理解在心理层面上人对AI的感知,理解人与AI的关系。也可以为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咨询提供新视角。选择有咨询动机、无危机、无精神障碍、无咨询经验的大学生19名。随机分配到人类组(被告知咨询师是人)和AI组(被告知咨询师是AI),进行50分钟文本网络咨询。实际上,两组咨询师均为人类,且受到人本主义训练、经验水平相当,在咨询中均进行倾听性反应。当事人随机分配给某咨询师,且咨询师不知当事人所在组。为了确保AI组被试相信咨询师是AI,以“网络文本咨询”的名义招募被试,避免热衷于AI的被试入组;在咨询前给被试看关于AI咨询发展和现状的材料(自编);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咨询。在咨询后,当事人完成SRS、IOS、SEQ、ORS(咨询前后均测量),以及IPR访谈。质化和量化的方法相结合,对访谈进行质化分析,使用语言探索与词汇计数软件LIWC对两组的咨询逐字稿进行对比,对两组的量表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量化分析表明:(1)AI组咨询有效且和人类组无显著差异;(2)AI组在咨询深度、流畅性、工作同盟等方面与人类组均无显著差异;(3)AI组当事人使用否定词、连接词、排除词比人类组少,在情绪词、认知词、人称代词、时态词的使用上,两者无显著差异;质化分析表明:(1)AI组被试对咨询师期待低、更宽容;(2)AI组在咨询过程中同样有情绪体验且咨询关系会发生变化;(3)AI组被试在咨询时知觉到的程式感较强、交流感较弱、顾虑较少;(4)AI组同样有促进思考、领悟和提供情感支持的效果;(5)AI组更强调倾诉本身的效果;(6)相对于人类组认为反馈、建议和自我表露不足,AI组倾向于认为得到的情感支持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