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探讨索尔·贝娄在其小说《赫索格》中对异化的思考。 大致说来,关于赫索格异化的分析性评论往往是从两个角度展开的:一是赫索格的犹太成长背景,二是赫索格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身份。以此为基础,本文一方面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赫索格的异化境地进行进一步分析,另一方面则从哲学的角度研究赫索格异化的原因和他对异化所作出的反应。 本文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简介小说内容、相关背景及本文将要阐明的主要论点。第二部分揭示赫索格的异化表现,其中包括:(一)赫索格的受虐倾向——受虐是一种异化的现象,它通过主人公的言行表现出来。由于理想受到重大挫折,在这个濒临精神崩溃的主人公身上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受虐倾向,例如:赫索格一方面疯狂书写大量信件进行痛苦的自我剖析,另一方面又渴望其妻马德琳和情人雷蒙娜的精神虐待;(二)赫索格长期沉溺于回忆之中而不能自拔。该小说主要描写赫索格在纽约、芝加哥以及路德村五天的戏剧性经历,但这一经历却是赫索格回到路德村后在回忆中展开的,在叙述的同时,则不断交织着联想与意识片段:在拿破仑街的儿时记忆,他的两次婚变,性爱,尤其是马德琳的背叛而引起的精神错乱;(三)赫索格迷失在毁灭性的混乱不堪的意识流之中——杂乱无章的意识和断想不断地穿插在他用文字或是在头脑中写就的几十封信中。第三部分从三个方面分析赫索格这个具有犹人血统的知识分子异化的主要原因。其一是精神支柱——人道主义的倒塌:人道主义是赫索格一类知识分子的精神依托和思想基础,但赫索格逐渐感到以传统的观念为基础的人道主义是属于过去的意识,而在现代社会中,人的观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人道主义理想被现实碰得粉碎;其二是真实自我的迷失而引发的自我感危机:处于异化的境地,赫索格在精神上遭受着压力和痛苦,面对现实,他感到困惑迷茫;其三是因为相对主义的盛行而导致的赫索格与他人的疏离以及他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离:在某种意义上,价值相刘主义使人们从统一的判别人类行为善恶标准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但是在随之而来的丌放多元化文化价值的浪潮中,人与人之间的共同追求和规范却所剩无几,人们不得不面对不断的分离:人的分离、家庭的分离、信仰的分离;第四部分指出主人公的希望所在。赫索格虽然陷入异化的泥潭,处境苦不堪言,但他没有绝望,更没有沿着没有前途的迷路越走越远,强烈的责任感和对人类的热爱最终使其返朴归真,重新以平和的心态去思考未来生活的方向。 基干以上分析,本文在第五部分得出结论,尽管贝娄在小说中表达过他对“异化”一词的鄙夷,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试图逃避异化的问题。相反,他对待异化的态度是积极的,这正如赫索格的心态最终得到了转变。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贝娄描述赫索格的异化并非断言人类不可救药而是鼓励人们克服自我怀疑、自我仇恨以及感情冷漠等劣根性,从而使人性的积极因素得以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