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O5/C催化剂上氧气氧化乙二醛制备乙醛酸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偏钒酸铵的草酸溶液为浸渍前驱体,活性炭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V2O5/C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乙二醛的液相氧化。研究结果表明,V2O5/C催化剂对乙二醛的氧化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乙醛酸选择性,反应过程中无需控制溶液pH值即可得到乙醛酸,乙醛酸在V2O5/C催化剂作用下不存在过度氧化,乙二醛的氧化产物主要是甲酸和乙醛酸,它们是一平行反应。在确定了催化体系中氧化产物的基础上,建立了比值导数波谱法同时分析乙二醛和乙醛酸,该法为乙二醛催化氧化过程的实时、快速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研究结果表明,乙二醛的催化氧化副产物甲酸对乙二醛和乙醛酸的分析没有干扰。乙二醛在1.68~8.53 mg/L范围内,乙二醛的吸光度比值导数值与ρ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D=-0.5374ρ+0.0104,r =1;乙醛酸在1.47~7.33mg/L范围内,乙醛酸的吸光度比值导数值与ρ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D=0.01631ρ-0.0135,r =0.9956。对V2O5/C催化剂的制备条件进行了考察,发现催化剂中V2O5的负载量及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焙烧温度对V2O5/C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影响较大。BET、XRD、TEM的表征结果表明,V2O5含量较低时,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分散度较高,乙二醛转化率和乙醛酸得率随着V2O5的含量提高而逐渐增加;当V2O5含量大于3wt%时,V2O5颗粒在活性炭表面发生明显聚集,V2O5开始出现多层吸附,催化剂的有效活性比表面积降低,导致乙二醛转化率和乙醛酸得率略有下降;焙烧温度主要影响活性组分V2O5的颗粒大小,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V2O5颗粒逐渐增大。当V2O5负载量为3wt%、焙烧温度为573K时,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反应10h,乙二醛的转化率为25.82%,乙醛酸得率为10.28%。V2O5/C催化剂重复使用三次后,乙二醛的转化率和乙醛酸的得率分别降低了14.91%和6.46%。新、旧催化剂的XRD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组分V2O5的流失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本文还对乙二醛液相氧化反应的热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二醛制备乙醛酸的过程为放热反应,在热力学上可以自发进行。对乙二醛在V2O5/C催化作用下的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利用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建立了动力学方程。参数估值表明,在V2O5/C催化作用下,乙二醛制备乙醛酸的过程中表面化学反应为速率控制步骤。乙二醛氧化制备乙醛酸的活化能为27.02KJ/mol,乙二醛的吸附热为-11.85 KJ/mol,乙醛酸的吸附热为17.88 KJ/mol。
其他文献
主要介绍了一种应用压力传感器对电力机车受电弓的压力进行检测的方法,阐述了装置原理和数据采集、传输及检测过程,给出了现场检测结果分析。该装置的优良性能已在多个机务段
本文从光学邻近效应的机理出发,基于区域划分掩模特征线条,实施曝光剂量控制,从而达到光学邻近效应的精细校正。通过模拟测试图形得到改进后的掩模图形畸变率,与传统曝光剂量
《女心理师》是毕淑敏的最新力作,毕淑敏在其作品中以作家的悲悯,曾经心理师的体验,深入探索了当代人心理困惑及心理救赎突围之路。在作品中,可窥探出毕淑敏的创作心理及其拯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是数据库研究、开发和应用最活跃的分支之一,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关键因素,数据仓库是一个支持管理决策过程的、面向主题的、随时间而变的数据集合,它是集成的
<正>茶树地方群体种对所处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于茶树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及新品种选育意义重大,如广西的桂绿1号、桂热2号、桂香18号等均从地方群体种选育而来。广西柳州
<正>一、醉驾入罪是否需要情节恶劣醉酒,包括事实意义上的醉酒和规范意义上的醉酒,危险驾驶罪构成要件的"醉酒"是规范意义上的醉酒,而不是事实意义上的醉酒,不以行为人事实上
<正> 工业企业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做到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深入掌握企业经济活动的全面情况和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运用各种经济指
目的:检验中文版布罗塞特暴力风险评估量表(BVC)在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中的效度信度。方法:临床精神科工作的6名专家对中文版BVC量表的内容效度评定。选取346例符合DS
中小企业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技术创新和就业扩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中小企业集群以其强劲的竞争优势,已成为支持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并使其在全球经济中
<正>目前我国网络暴力舆论传播及其治理的主要难题来自于网络传播内外因素的控制与反控制冲突。随着网络普及和传播技术不断创新,网络监管部门与网络暴力舆论传播者展开了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