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刚性混配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抗凝血聚氨酯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zhaozhe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第一部分共合成新型配合物9种,并利用单晶衍射、FT-IR、TGA、和元素分析等方法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利用常规合成法将柔性配体1,3-二(1-咪唑基-亚甲基)-2,4,6-三甲基苯(m-bitmb)与CdCl2·2.5H2O、CuCl2·2H2O、Pd(CH3CN)2Cl2和Cu(CH3COO)2·H2O反应制备钳形化合物[Cd4(C17H20N4)2]Cl8·3H2O(1)、笼状化合物Pd5(C17H20N4)8CI10·20H2O·2CH3OH(2)、[Cu2(C17H20N4)4I]I3·2CH3CN·H2O(3)和[Cu2(C17H20N4)4I]I3·3CuI2·2H2O(4),同时讨论了溶剂以及温度等因素对结构的影响。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将柔性配体1,3,5-三(1-咪唑基-亚甲基)-2,4,6-三甲基苯(titmb)、1,3,5-三(1-三氮唑基-亚甲基)-2,4,6-三甲基苯(tttmb)、1,3-二(1-咪唑基-亚甲基)-2,4,6-三甲基苯(m-bitmb),及刚性配体1,3,5-苯三甲酸(H3BTC)和1,4-对苯二甲酸(H2BDC)分别与Pd、Cd、Co、Ni、Cu和Pb盐反应合成5种新的配位聚合物,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FT-IR、TGA、和元素分析等物理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同时进行了性质研究。   同时本文也合成了一种新型聚氨酯纳米粒子(PUI-NPs)。选择50 nm,220 nm和450 nm的PUI-NPs分别与CT-DNA相互作用,紫外和CD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的尺寸和浓度对DNA的构型有明显影响。同时,利用荧光倒置显微镜可观察50 nm小尺寸的聚氨酯纳米能够迅速进入HEK293细胞,且表现出一定的荧光强度。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本文着重探讨基于自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倡导教育者借助自媒体平台构建“互联网+思政教育”新机制,集聚校内外多方力量拓展思政教育阵地。辅导员尤应积极谋求师生自媒体的融通与对接,突破时空限制创造性开展工作,达成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乃至校际之间、校企之间的实时交流与深度合作,让所有参与者随时随地就共同发展问题开展体验式互动研讨,形成多方协同的教育生态系统,以横向合力与纵向接力助推大学生思政教育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