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开关特性系统的预测控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nm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位式开关执行元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控制,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开关特性而使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模型预测控制突破了传统控制思想的约束,在各种复杂生产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可以把预测控制应用在使用开关执行元件的控制回路中,最终在有效消除持续振荡的基础上使预测控制的优越性得到展现。实际中广泛应用的预测控制都是基于连续的操作变量,因此在实现中存在着连续量与开关量之间的转化。 本文在分析了理想开关特性的基础上,使用调节频率的方法,将预测控制器与开关执行元件组合,共同构成一个方波发生器。在每个采样周期内,都产生一个脉冲序列。该序列的脉冲,其宽度固定,即为开关元件的动作时间。频率受输入信号增加量的调制,输入增量大,则输出高频的脉冲序列,反之,则输出低频脉冲。因此使用控制算法为增量形式的动态矩阵控制,其滚动优化的控制量输出即为下一采样时刻所需增加的能量最小值,并据此调节脉冲信号的频率。利用过程对象的低通滤波特性,在使用开关元件作为控制终端操作器的情况下,也可以近似接受连续的控制信号。 在设计能量与频率的转化函数关系式时,引入了神经网络中的S函数,成功实现了能量与脉冲频率的转化,从而构成了一种新型的脉冲调频式模型预测控制器。 针对含滞环的开关元件,利用上述函数关系的反函数,构成反馈回路,对该调频式控制器进行了改进。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在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C)离子液体中进行不同铜锡合金的电沉积研究.使用阴极极化曲线研究铜锡合金的还原行为,使用电子显微镜(SEM)及光学显微镜(OM)对不同颜色的铜锡合
采用自制的生物质基碳纳米管和Keggin类型磷钼酸原料,原位设计合成新型多酸-生物质基碳纳米管复合纳米材料,并系统探究了最佳的合成条件.运用FT-IR、XRD、Raman等测试方法,对
本文系统的综述了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发展情况,并对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进行详细的介绍。通过实验说明优缺点,进而提出了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智能控制方法对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的参数进行辨识,并证明其有效性。与矢量控制相比,直接转矩控制的主要优点是直接对异步电机的定子磁链和转矩进行控制。本文通过对异步电机数学模型的分析,指出直接转矩控制的关键是根据磁链和转矩的要求,合理地选择定子电压矢量。通过将智能算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较复杂,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研究开发新型治疗手段迫在眉睫。近年来,研究者发现部分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有重要生物学作用,其中应激诱导的银屑病易感相关RNA基因(psoriasis-susceptible RNA genes,PRINS)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密切联系。PRINS通
远程开放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模式,并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平衡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远程开放教育教师要在学习者自己掌控学习的进度、内容和步骤的前提下,
以非磁性的Zn2+替代立方烧绿石结构A2B2O7材料中三角层的磁性离子,通过传统的氧化物粉末固相反应法,经高温烧结得到了理想的二维Kagome结构磁阻挫新材料RE3Sb3Zn2O14(RE=Tb,D
本文重点对混沌生成和超混沌反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三维连续自治混沌系统模型,并证明了该系统在典型参数下吸引子的存在性。用超混沌反控制的思想提出了几个四维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