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暴力行为的学校干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中学生、家长及教师进行分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探索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的青少年暴力综合预防干预模式。   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上海浦东新区2所初中的初一、初二学生及2所高中的高一、高二学生,共2864人,按班级编号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为期1学年(9个月)的干预中,分别进行了以“冷却冲突(peace from conflicts)”为项目主题的干预研究:(1)对干预组的学生、家长、教师进行普遍性干预,改善他们对暴力的认识和态度;(2)对干预组筛查出的暴力学生进行指向性干预,内容包括理情教育干预、社交技巧训练干预、行为管理干预;(3)对照组的学生、教师、家长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前和干预结束3个月后(第12个月时)对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评估。   结果:干预后,干预组非暴力学生“一般赞成攻击”的得分低于对照组非暴力学生(P=0.032),干预组非暴力学生“自尊量表(SES)总分”的得分高于对照组非暴力学生(P=0.013);干预组暴力学生“愤怒表达-内投”(P=0.043)、“愤怒控制”能力(P=0.002)的得分低于对照组暴力学生。学生对指向性干预的满意度和参与度较高,家长、教师对“冷却冲突”项目广泛支持。   结论: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就上海在校中学生群体中实施“冷却冲突”干预项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1、项目中的普遍性干预能使非暴力学生自尊明显提高、对暴力行为的认可程度明显降低。   2、项目中的指向性干预结合普遍性干预能使暴力学生愤怒表达在某些方面明显改善,但愤怒控制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对预防中学生暴力行为有一定帮助和指导意义。   3、“冷却冲突”学校暴力行为干预模式在中学生、家长、教师中具有良好的可接受性和操作性,能获得广泛参与和支持。   4、今后值得探索将暴力行为的学校干预作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建立长效预防机制,强化对暴力学生的行为纠正训练。进一步研究论证其减少学校暴力,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远期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新型II型单纯疱疹病毒DNA疫苗,并鉴定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为疫苗的免疫学效应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在vero细胞中培养并扩增HSV-2病毒,提取总RNA,RT-PCR法扩增UL54
MicroRNA-182与淋巴细胞肿瘤糖皮质激素耐药的相关性研究目的糖皮质激素(GCs)是血液肿瘤化疗方案中的一线用药,而糖皮质激素耐药则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导致疾病的难治和复
目前,小学英语作文教学存在诸多的不足,如不够注重基础的知识,语言表达简单乏味,不能灵活运用写作技巧等。支架法这种教学方式从欧洲那边掀起热潮,更加重视启迪学生和引导学生,它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因为小学开展写作教学有助于学生组织构建英语知识,所以在小学高段英语作文教学中运用支架法非常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理念。  支架法教学理念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前提下形成的,只有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的重点是倡导个性写作、有创意写作,写作和学生成长同步。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愁眉不展,学生总是谈作文色变,长期以来形成了“教师命题,课堂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学生写作时抓耳挠腮,苦思冥想,半天挤出干瘪的文字。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培养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如果这件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