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变形监测及理论分析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kui53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区路基的开裂及沉陷现象,本文首先对青藏公路开心岭地区普通路基和楚玛尔河地区热棒路基分别进行了地温和变形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比分析了路基变形特点及其病害发生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方法对高温冻土区不同结构形式的热棒路基进行了水热力耦合计算及分析。得到的结论如下:(1)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在高温多年冻土地区,由沥青路面聚热效应导致路面以下的冻土上限显著降低,但采用热棒措施可抬高冻土上限、降低土体温度,确保多年冻土的稳定。在高温冻土区,多年冻土的蠕变对路基的变形有较大影响。(2)对于开心岭地段路基,路基面中间位置以下多年冻土上限埋深较两侧的大,路基下冻土上限形状呈“凹”形分布;当高温冻土发生蠕变较大时,在土体自重和外部车辆荷载作用下,土体内部将发生剪切破坏,从而使路面产生不均匀变形、下沉开裂及路面倾斜等病害。(3)对于楚玛尔河地段的路基,在热棒作用范围内多年冻土上限有明显抬升,导致路基面下多年冻土上限呈“凸”形分布;在高温冻土蠕变过程中上限以上土体将沿“凸”形的坡面向两侧产生滑移趋势,当相对滑动变形较大时,将导致路面出现拉裂或下沉变形等病害。(4)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在两侧路肩均设置热棒可保证路基的稳定性,但斜置式热棒的效果更佳;仅在阳侧路肩设置热棒虽然对冻土上限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难以保证路基的稳定。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战略布局全面展开,交通枢纽的建设进入又一个高峰期。为对接“一带一路”及“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部署,铁路修建直达出海口不可避免的遇到滨海软土地基问题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对社会及家庭都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其照顾者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经济负担。本文介绍了照料者负担干预研究中重要的理论模型——压力/健康状况模型
匹配滤波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匹配滤波大多在时域实现,运算速度依赖于延迟点数,在引信这种对延时敏感的领域中应用有限;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相关的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定额计价模式与现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特点以及现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需要改进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