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研究 ——以《经济与社会》为例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22920779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在我国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下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在国外兴起,国外众多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国内学者受到国外学者研究的影响之下也对合作学习有一定的研究。为了更好的培育一批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我国开启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出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有明确的要求,它强调教师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要合理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之所以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因为合作学习作为一项活动体验,能够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按照新课标的最新要求,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课程改革之一,已经协同语文和历史课程统一由教育部组织编写新教材,并于2019年末开始在全国发行使用。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具体结合到高中思想政治课这门学科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调查合作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开展情况,因而对合作学习中异质分组要素、面对面促进性互动要素、积极互赖要素、个人责任要素、小组自评要素、社交技能要素等六个要素进行研究。本文主要调查合作学习中六个要素在我国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落实情况,文中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开展合作学习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者在实习期间进行两个月的调查,发现当前我国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开展合作学习中,还存在分组的方式不够科学、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学生的沟通能力较低、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研究者通过查阅资料和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缺乏主体性认识,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足,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有待加强,还有部分教师的课后反思能力也有待加强。本研究通过进行课例分析,不断完善解决措施。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加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实施,力求解决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六个要素的落实问题。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论文的引言部分,主要叙述选题的前因后果、国内外学者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论成果、选题的理论支撑、研究方法以及关于选题的创新之处。在引言中主要对前人关于合作学习的著作、论文进行研究,梳理出国内外学者在合作学习上的研究成果和存在不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发现合作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研究成果比较少,尤其是使用新教材的研究相对更少。因此,文章研究选用合作学习相关理论作为支撑,围绕高中思想政治作为研究的突破点,并以此作为本论题的创新之处。经过对引言部分的详细梳理,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第二部分,是论文的概念分析部分,包括“合作学习”的概念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概念分析。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从中提取科学的概念定义为论文的概念做详细分析。围绕前人的研究理论,以发掘出其研究对比其它学科具有不同的特征。通过概念和特征分析,为本文关于论题的涵义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三部分,是论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本文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改变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等三个要求进行论述,分析合作学习研究的必要性。要实现这些要求,就必须要着手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研究。为了能够让论题的研究达成必要性规定的要求,文中主要围绕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为其提供政策依据、思想政治学科的新教材为其提供基础条件、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其提供现实条件三个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第四部分,是关于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部分。在这部分主要进行问卷的回收和统计情况,还有分析当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开展合作学习中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是本文的对策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和解决,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合作学习提供有效的实施策略。在策略这个部分主要对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做出要求,以更好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合作学习。第六部分,是课例分析部分。本文采用的具体课例选自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经济与社会》中《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这节课中,围绕合作学习中六个要素进行研究,调查合作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运用情况。第七部分,是论文的结语部分,主要是对研究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后来者关于合作学习继续深入研究做出一个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创新型人才成为国家赢得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成为了越来越多国家教育发展改革的方向。我国教育改革处于纵向发展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核心素养教育的价值体现。地理核心素养以人地协调观为中心,强调培养学生具备国家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问题是创新的来源。提问是表达问题的重要方式,也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动力。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提问是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我国乡村教育的现状满目苍凉,而乡村教师是提高乡村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乡村英语教师应学习全新的教学理念,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技能,转换传统的教师角色,以保证乡村教育的顺利推行,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更多综合型高素质人才。那么乡村教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应然角色是什么,是否存在应然与实然之间的角色偏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制定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核心要素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新课标中提倡以项目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那么,利用项目学习来更好的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找到基于项目学习的
背景:下胫腓联合韧带对维持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较大,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重下胫腓联合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但单独对下胫腓前韧带、骨间韧带、下胫腓后韧带、横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报道较少。目的:建立一个包括下胫腓联合韧带、胫腓骨远端及距骨的踝关节三维有限元的仿真模型,研究下胫腓联合韧带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信息,结合Mimics、Geomagic Studio软件,建立包
目前,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不断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得到不断提高,但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生在课堂中沉默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即使是在以动手实践为中心的科创课中,课堂沉默现象也时有发现。以往对课堂沉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语数英等考试科目,而对科创课等非考试科目的研究是极少的。虽然科创课还未被纳入中考范围内,但是科创课对于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程改革中提出“教学要重能力甚于重知识”,即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对比新旧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后发现,新课标中所描述的地理学科特性由原来的“区域性”改为“地域性”,并对地域性做出解释:学习地理是为了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关注地理空间联系和空间差异,最终揭示地理空间运动和空间变化的规律,突出地理空间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新课程标准中地理空间思维的相关内容比例增加,指明地理
在深度学习中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基础教育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也是一线教学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自2013年起便开展了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逐渐实现从小学到中学全覆盖,并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研究成果。2019年3月高中阶段的深度学习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对深度学习在思想政治学科领域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在思想政治学科领域,深度学习的提出源自学生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出现的
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相比2003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呈现出较多新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在于,新版历史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并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要求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以及在各素养上的达成水平。学业质量标准提出后,成为了教学实施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历史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
目前,国家对创新人才和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学校教育作为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重要途径,开设相应的技术与工程课程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对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研究只在小学和高中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而初中阶段作为连接小学与高中的桥梁,缺乏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笔者在郑州H中学实习时,了解到学校有开发技术与工程领域校本课程的需求,因此开设此类课程,并将在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对其表现进行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