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与杨绛比较论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ANQING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同时代的丁玲和杨绛,分别作为主流文学作家和边缘文学作家,是极具代表性的,她们分属于完全不同的文学阵营,且个性气质、文学追求和创作面貌等也相去甚远。本文选择“为人和为文的统一”的角度、试用比较的方法来进一步研究丁玲和杨绛:在对比中着重体现作家不同的性格气质和个人心态对其人生命运和文学创作的影响,进而对中国知识分子心态进行浅尝辄止的探讨;同时,在对比中试图勾勒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全貌。本文共分引言、第一章、第二章和结语四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讨论两个问题。首先,丁玲和杨绛的研究现状:指出个案研究非常丰富,但比较研究缺乏;其次,比较研究得以成立的基点:即选择“为人和为文的统一”的角度,把丁玲和杨绛各自统一却又对比相异的心态气质和文学创作作为两个自成风格的体系做一对比。第一章“为人”部分进行性格分析,分四个方面叙述。第一,不同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性格,丁玲乐观坚定,杨绛温婉独立。第二,成长经历:丁玲沐浴着五四精神成为一个热情的理想主义者,而杨绛则表现的理智沉稳。第三,现实和心态:在现实环境和个人心态的不断调适中,在时代和政治的夹击中,不断寻找自我的丁玲最终迷失了自我,建构了自我的悲剧;而杨绛则以博爱的情怀和独立的性格始终游离于政治之外,在两者的对比中探讨中国知识分子心态。第四,小结,对两者的气质性格进行概括。第二章“为文”部分进行作品分析,分四个方面叙述,总体上不仅呼应第一章,体现作家情感、思想的发展变迁,同时大致概括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轮廓和基本特征。第一,通过作品分析丁玲“现代意识”和杨绛“世俗故事”的不同。第二,通过作品分析丁玲“理想转变”的过程和原因,而同时期杨绛的创作则表现出作家对于人性的挖掘和坚守。第三,丁玲的“杜晚香”和杨绛的“姚宓”,不同的形象体现了作家最终达成的不同的人生境界。第四,小结,通过对丁玲和杨绛不同时期的作品的分析,大致概括中国现当代主流文学和非主流文学的基本特征,从而完成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梳理。结语部分总结全文,进一步总结丁玲和杨绛比较的意义。
其他文献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临终前有过一次焚稿事件,这在《新唐书·杜牧传》与杜牧外甥裴延翰《樊川文集序》中均有记载。本文以对《樊川文集》的编次作分析研究为基础,按照两条线索探
本文选取明代一具体而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学理论进行探讨和把握。以期了解明代文学特别是晚明文学的发展态势和趋向。而“复古”与“创新”是这一时期两股主要的文学思潮,本文通
本文虽题名为“刘熙载散文理论探微”,本意并不在于刘熙载散文理论的系统整理,而是试图以刘熙载的散文理论为切入点,探索刘熙载是如何在前贤的基础上使得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些
新媒体传播手段的个体化及管理的困难性带来一定程度的信息失控,由此出现新媒体的责任缺失,产生各种社会问题。如何构建一个富有责任勇于担当的文化环境,成为新媒体发展的重
面对国家管理理念的新变化,即: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能为,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企业要与时俱进,根据新的情况,要大胆合理合规纳税筹划。本文主要从企业经营过程中如何纳
目前我国本科财会教育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可操作性与多态化的缺失,无法满足本科财会教学现实中的需求,使本科财会教育无法逃脱格式化、统一性的恶性循环。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多
长期以来,在对所有制问题上存在一种极端的看法,主张只发展公有制经济而排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认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背离的。为了破除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证券市场迅猛发展。但是在这高速发展的背后必然会伴随着问题的产生,房地产行业的上市公司也不例外。房地产公司进行的项目从开发到竣工,是需要庞大的
现代规模化饲养过程极易引起家禽的氧化应激,进而影响家禽的生产能力和健康,因此抗氧化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机体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通过调节各种微量元素来实现,微量元素用量
虽然许多国家的产业政策不成功,但是没有产业政策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必然不成功。因此,作为经济学家的责任不是因为怕产业政策失败而凡产业政策一概都反对,或是因为产业政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