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维·哈维,作为新近在西方有较大影响的、具有全球视野的、复杂的、深刻的晚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于中国学界来说并不十分陌生。无论在国内后马克思主义有关空间转向的研究中,还是在文学评论、美学理论、人文地理学研究、城市社会学研究还是政治经济学的相关讨论里,无论其社会空间辩证法、时空压缩、新帝国主义批判具体论点,还是空间研究的整体路径,都受到学术界不同学者的关注。应该说,在今天的激进政治话语中,哈维占据着一个独特的位置。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来说,就哈维在社会理论之中以空间为立足点对元理论的推动,尤其是其把历史唯物主义升级为“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努力这一方面而言,我们说哈维实现了对马克思的超越,在论题上扩大了马克思的影响。具体说来,也就是把空间作为切入点,从当代城市问题着手,来全面的运用和阐发马克思的理论,仅就这一点而言,毫无疑问,哈维是最重要的开创者之一。更进一步而言,哈维从地理/空间这一角度对马克思的《资本论》进行重构,出版《资本的界限》一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亦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作为空间性理论话语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是哈维基于自己时代的问题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发问,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理解与重建。其实,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不是单指主张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加个地理(或空间)维度,而是代表着一种新型的知识观念,而且地理作为空间的一个概念,这一维度的再度凸显意味着社会理论的知识学基础不断得到刷新。哈维将历史唯物主义升级为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努力,作为一种个案,在某种意义上为人们思考当下全球化语境中的城市和世界城市化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更为重要的是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一种别样的思路。文章认为,哈维对历史地理唯物主义重建主要包括理论建构与知识实践两个向度。就前者而言,哈维直接承接马克思,同时亦秉承列斐伏尔关于“空间的生产”理论,努力探索社会空间辩证法,并从空间视角分析了资本主义不平衡的历史地理发展,在着力分析了具体历史情境中资本逻辑的具体表现形式基础上找寻表象背后存在的隐性资本逻辑。就后者来说,则是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通过“理论知识来改造世界”的旨趣,试图超越当代新自由主义以及教条马克思主义所共同分享的那种同质性目标,以“可能的世界”为中心表达出其深切的空间乌托邦冲动。总体而言,哈维基于狭义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对资本主义历史地理变迁逻辑分析非常到位,指出不平衡的历史地理发展以及资本的创造性破坏逻辑背后的政治经济学动因,在这一点上,他始终是以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姿态出场的。另外,哈维基于“战斗性特殊主义”对“可能的世界”的探求,并没有跳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思维逻辑,尤其是其从伦理向度(或人本主义)来探索未来乌托邦所指方面。正如大多数哈维评论者所感觉到的那样,他对现实的资本主义的分析,不但有力度而且非常深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改变这一问题却显得非常无力,甚至往往比较简单地诉诸于人道主义。当然,这并不能成为构成哈维缺陷的一个证据,相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在今天所必须面对的一个基本难题。哈维固然具有乌托邦性质,然而这个乌托邦性质恰恰构成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全球资本主义条件的一个优点。为了论证上述观点,文章在借鉴和批判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哈维的相关著作展开文本学解读,试图从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结构与旨趣角度来实现对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进行考察。基于这一思考,本文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语境”。文章认为,哈维把历史唯物主义升级为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直接语境包括如下三个方面:其一是在全球层次上,在民族国家范围内无产阶级革命语境问题;其二是20世纪70年代以列斐伏尔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的兴起,引发对城市与革命问题的相关思考,指认城市已经成为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落脚点;其三则是在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以哈维为代表的路向的重要性,他们从空间和地方发展角度揭示革命面临的议题,所提出来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理所当然成为20世纪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结合。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哈维”。文章认为,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是哈维在空间视角下重构马克思理论的过程中方法论自觉的结果。受20世纪70年代以列斐伏尔、卡斯特、福柯等大师为代表的法国学者的影响,哈维试图将地理学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从空间、城市等角度来将历史唯物主义升级为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以此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力与战斗力。第三部分主要论述“空间辩证法”。文章认为,哈维指认其元理论是基于地理学想象基础上的以“环境、时空、地点、正义”等关键词来构造的一种社会过程“辩证认知图”或话语辩证法。哈维一方面以“关系和总体性”范畴为核心,对作为元理论的辩证法进行解读;另一方面,又把对资本主义的空间构型生产的分析当作在历史中实现辩证法的关键环节。进而将社会与环境、空间与时间的辩证关系熔铸到时空构造的社会过程元理论当中。第四部分主要论述“资本主义地理变迁的解读”。文章认为,在资本全球化的加速进程中,资本主义空间生产和空间规划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迫使历史唯物主义必须重新审视由其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哈维指认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揭示了资本运动的规律,在不断加强的竞争条件下,资本的动态积累以矛盾的方式塑造了当代空间。第五部分主要论述“政治潜能:希望的空间与反叛的城市”。文章认为,以“可能的世界”为中心表达出来的空间乌托邦,综合了社会过程和空间形式,它是解放政治学所要真正寻求的东西。空间的改变和生成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说城市空间具有非自然性但又具有伪自然性的特征。哈维通过重构城市权利、地方性知识的营造,号召人们做“反叛的建筑师”,建立“反叛的城市”,以此作为对抗全球化话语的一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