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前陆带构造演化及流体碳氢氧同位素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生代以来,大巴山地区发育多期构造活动,以NE-SW向挤压和NW-SE向挤压两期最为发育,而且,该两期构造同构造期流体活动强烈,充填于断裂内的方解石脉十分普遍。NE-SW向挤压断层带中,充填于断裂带中方解石脉碳氢氧同位素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0-+4.1‰,-88--62‰,+12.2-+28.5‰,围岩中碳氧同位素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6-+5.6‰,16.7-25.2‰。挤压断层带中方解石脉的碳同位素变化范围比围岩中的碳变化范围广显示了外来流体的混入,氧同位素基本差不多,指示了流体大多数来源于围岩,但有少量的外来流体的混入。NW-SE向挤压断层带中,充填于断裂带中方解石脉碳氢氧同位素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1-+4.8‰,-85--74%‰,+18.1-+19.8‰,围岩中碳氧同位素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8-+5.6‰,16.7-25.2‰(大部分样品的值在19‰±2.5‰),挤压断层带中方解石脉的碳同位素变化范围和围岩中的变化范围基本一致,氧同位素变化范围也大体相当,指示了流体来源于围岩的特征。通过联合示踪分析得出:NE-SW向挤压断层带中,方解石脉及主岩δ13C-δ18O协变图中,方解石脉的投影点显示出较明显的线性关系,指示流体具有二元混合特征;在δ18OH2O和δD的协变图解中,活动于断裂中的流体显示出建造水与大气降水混合的特征,该期构造过程中活动于断裂中的流体主要来自围岩,部分混入有大气降水。NW-SE向挤压的断裂带内的方解石脉及主岩δ13C-δ18O协变图解中,方解石脉的投影点线性关系不明显,且与地层的投影范围基本一致,表明该期构造运动过程中活动的流体主要来自围岩。δ18OH2O和δD的协变图解中,活动于断裂中的流体基本落入建造水范围中或在其近旁,表明该期构造过程中活动于断裂中的流体主要来自围岩,大气降水混入不明显。在横穿大巴山构造带剖面上,由后陆向前陆方向,δ13C有升高趋势,反映了后陆还原环境;δ18O有降低趋势,指示向前陆方向外来流体的混入量的增加,而δ13C和δ18O在剖面上的变化是连续变化的,表明由后陆向前陆活动的流体具有密切联系,反映了构造驱动下,流体由后陆向前陆流动。
其他文献
随着数控机床朝着高速、高精度方向的发展,基于试件切削检测数控机床精度的方法受到国内外机床厂商和制造企业的重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检验试件已经由最初的三轴NAS979
页岩气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干净的能源,它的开发开采利用越来日渐受到世人的兴趣。相对于常规天然气藏相,页岩气层有着孔隙度较低,致密性,低渗透率的特点。因为泥岩页岩既是储集层又
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纲》作为中国研究教育哲学的开山之作,其借鉴了德国新康德主义者纳托普的教育哲学体系,也深受康德“三大批判”哲学思想的影响.在其对真、善、美的关系
潜山油气藏是胜利油田的重要的勘探领域,胜利油田千吨以上生产井的目的层主要是古潜山。但潜山油气勘探中,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如潜山构造演化的复杂性、潜山勘探的构
中国作为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多元文化国家,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性质的民族历史和文化特点,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发展和文化教育创新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源.幼
本文利用地震解释成果数据中的层位解释数据和断层面解释数据,研究断层属性的计算方法,用于断层性质研究,服务于油气勘探开发。地震资料计算断层属性是目前国际上最新发展出
随着铁路的连年提速,铁路巡道工可以有效工作的无车时间越来越短,原有的人工拉线检测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工务检测要求。便携式轨道检测车能够大幅度提高铁路巡道工的检测效率,减轻
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对大学生思维方式、眼界开阔都有积极、正面的影响.笔者认为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很大帮助,针对目前大学生对经典文学阅读的兴趣
虚拟仪器“软件即仪器”思想代表了未来仪器的发展方向。LabVIEW软件平台是目前虚拟仪器中应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平台,是开发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理想选择。LabVIEW基于图形
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理念也在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也不再单纯局限于课堂之上、书本之中,逐渐向课外、校外延伸,从而使教学资源得到丰富,而地方特色文化正是新时期学校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