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大连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为立足点,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根据杰罗姆·麦卡锡的4Ps理论,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来分析了大连银行零售业务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营销策略。本文选择了大连银行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一个范本,分析了在面临宏观经济下行、业务发展受挫的背景下,其零售业务如何借助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从以往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为城市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互联网化转型提供了思路。文章从大连银行的历史背景出发,介绍了其发展的过程,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了稳定经营,分散风险,大连银行将零售业务作为转型目标,打造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本文对比分析了互联网企业开展金融业务的优势和先进经验,基于营销学、管理学、传播学理论,提出了运用互联网思维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上将大连银行零售业务进行互联网包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受文化、社会和个人因素影响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表现。同时就马斯洛需求理论、赫茨伯格双动机因素理论分析消费者行为与营销战略制定的应用法则。二是利用差异化战略确立品牌定位,从人员、渠道、形象、服务上树立具有区别于其他银行的品牌形象有助于提高银行的品牌势能。三是加强与强势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借助强势互联网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来加强线上渠道搭建。四是制定统一形象的品牌宣传和对外推广,实现品牌价值的良性传播,如何运用大众传播工具,特别是新媒体工具来实现公共关系的管理。五是如何加强客户管理,特别是对客户交易数据、个人偏好、关联需求的挖掘,加强跨业合作的交叉营销,提高银行服务性职能和水平,提高用户黏性。本文的贡献之处在于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出了一套从客户定位、市场细分、产品设计、流程重组、市场营销、媒体宣传到客户管理和增值服务的产品策略,为大连银行向服务型、科技型、拟人型零售银行转变提供新思路。让大连银行从产品设计、营销方式、组织架构及作业流程上,转变思维,以客户为中心,真正做到换位思考,以不遗余力提高用户体验为目标,学习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服务理念,利用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和平台与客户进行实时沟通,将研发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纳入长期战略规划。移动互联网兴起的社交新媒体则具有时间较短、方式较多、更新较快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优于传统媒体的效果,本文对新媒体在金融产品营销中的运用方式及产生的效果进行了剖析,为银行业的营销提供了新思路,内容贴近现实,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