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纤维增强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先进的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军用、民用等领域有越来越重要的应用。碳纤维(CF)的表面惰性使复合材料界面粘结性能差,限制了材料综合性能的发挥。本文采用臭氧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旨在改善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并研究了在电子质子综合辐照下,臭氧改性前后的材料的性能演化和损伤机理,为碳纤维/氰酸酯复合材料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采用SEM、XPS、XRD、IR等对臭氧处理前后CF表面的形貌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了不同臭氧处理工艺参数对CF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对CF表面有刻蚀作用,CF表面粗糙度增加,CF表面的氧元素和含氧极性官能团的相对含量增加,臭氧处理后CF表面仍为类石墨结构,CF表面的石墨化程度下降,CF表面被活化。采用臭氧处理前后的CF作为增强体,氰酸酯树脂(CE)作为基体,制备CF/CE复合材料,并分别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SEM、AFM对CF/CE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和界面结合状况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臭氧处理后,复合材料ILSS值显著提高,在处理时间7min、浓度为35mg/L、温度为60℃下,ILSS达到62.91MPa,比未处理的提高了32.65%,臭氧处理后,复合材料界面的结合状况明显改善。利用空间辐照综合模拟器用能量为160keV的电子和质子对CE、CF和CF/CE复合材料进行了辐照试验,对辐照前后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辐照主要对树脂产生的损伤较大,CE基体表面在辐照下颜色和形貌均发生变化,发生断键、碳化和交联,致使其表面化学成分和组成发生改变。辐照对CF表面形貌影响不大,CF表面的石墨化程度有所增加。CF/CE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先随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注量超过1×1016e(p)/cm2后,ILSS值下降。CE、CF和CF/CE复合材料的质量损失都随注量的增加而增加后趋于平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