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锡基负极材料相比其它负极材料而言具有诸多优点,例如高容量(992mAhg-1)、对电解液选择限制少等,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法合成了Sn金属薄膜,以此材料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通过调节磁控溅射时间,制备了由不同粒径Sn粒子组成的Sn薄膜材料。研究表明:磁控溅射时间为10分钟,薄膜表面Sn粒径为25-150nm的Sn薄膜负极材料性能最佳,经过5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仍能保持在420mAh g-1。为进一步研究锡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过程,对循环不同圈数后的电池进行拆解,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揭示了Sn在充放电过程中经历膨胀、破裂和粉化的体积变化过程,使其导电性能下降,电池循环性能也显著降低。为改善导电性能,在循环30圈后的电极表面磁控溅射一层导电体(铜或碳),对电极进行改性。电池性能结果显示:引入导电体(铜或碳)后,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得到较大提高,循环50次后,放电容量分别为520mAhg-1(铜)、550mAhg-1(碳)。采用煅烧法制备了Sn-Cu合金。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Sn-Cu合金为Cu3Sn相,其中煅烧条件为200℃,2小时的样品循环性能最佳,充放电50圈后容量仍能保持467mAhg-1,高于原磁控溅射法制备的锡薄膜循环50圈之后的容量(420mAh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