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介时代的谣言传播表现出传播渠道多元化、传播速度快、噪声干扰多、应对复杂等新特点。本文主要研究了遗忘机制、谣言辨识能力、心理差异、媒体报道影响下的谣言传播规律及政府应对策略等问题。主要创新工作包括:1.分析了遗忘机制对谣言传播的影响机理,发现了遗忘机制与谣言传播力的关系以及对谣言传播的终止作用引入谣言传播免疫率和遗忘率之间的约束条件,应用复杂网络理论建立了LiveJournal上考虑遗忘机制的谣言传播模型。利用Runge-Kutta算法研究了传播者和免疫者人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分析了网络平均度、遗忘率和免疫率对谣言传播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遗忘机制和免疫机制是导致谣言传播终止的主要因素,且平均度较小的网络上的谣言传播更容易受遗忘机制影响。2.研究了谣言辨识能力和心理差异对谣言传播的影响,提取了噪声对谣言传播的影响规律引入服从正态分布的高斯白噪声来描述人群心理差异对谣言传播的影响,采用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来反映谣言传播率等参数的波动程度,建立了考虑受众者谣言辨识能力和心理差异的谣言传播模型。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推导出谣言传播力表达式和谣言传播阈值。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心理的多样性导致了具有辨识能力的谣言传播者人数的剧烈扰动和谣言传播者人数峰值的增加,同时还使得谣言传播过程变得更加漫长。如果噪声足够大,即便是少量的谣言传播者,也可能导致谣言传播爆发。3.分析了媒体报道对谣言传播的影响机理,提出了应对谣言传播的决策依据分析了媒体报道与谣言传播的相互作用,建立了考虑自我保护意识和怀疑机制的谣言传播模型,计算了谣言传播阈值,推导出系统出现周期震荡现象的判别条件,分析了不同控制策略对谣言传播力和阈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低无知者的有效接触率、对传播者进行教育、提高媒体对疑议者的关注度、降低媒体自身的消耗率等能够有效抑制谣言传播。4.建立了谣言传播、突发事件发展和政府应对策略三者互动作用模型,提出了政府应对策略有效性和延迟效应的判据分析了谣言传播、突发事件发展和政府应对策略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建立了三者互动作用模型,推导出政府应对策略有效性的判别条件,研究了政府应对策略对谣言传播和突发事件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媒体的公信力、收视率等满足政府应对策略有效性条件时,政府应对策略暂时有效,否则,可能产生延迟效应,导致突发事件局势处于应急动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