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语的情态动词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入手对汉语情态动词做了分类。根据情态动词的情态意义将汉语情态动词分为认知情态动词、道义情态动词和动力情态动词;根据句法表现把汉语的情态动词分为提升情态动词和控制情态动词。提升情态动词中有认知情态动词“能。、可能、会2、要1、应该2、可以4”和道义情态动词“必须、能4、可以2、要2、应该1”;控制情态动词有动力情态动词“敢、会1、肯、要。、能1、可以。、愿意、能2、可以1”。在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情态动词四种句法特征,具体包括情态动词对主语的选择、否定词运用的差异、情态动词引导小句的被动化以及情态动词的连用,同时从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汉英情态动词的对比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在对主语语义的选择方面,汉英情态动词表现出相同的句法特征,也即提升情态动词对主句主语的选择不受限制,只要主语符合语义即可;而控制情态动词主语必须为有生命的个体。情态动词的否定方面,汉英存在一定的差异。汉语情态动词对情态进行否定时,否定词要放在情态动词之前;而英语的情态动词的否定,否定词放在情态动词之后。情态动词引导小句的被动化方面,汉语提升情态动词后的小句可以被动化,并且语义不发生改变;部分控制情态动词引导的小句也可以被动化,但句子整体的语义已与被动化前不同。英语的提升情态动词后的小句和汉语相同可以被动化;部分控制情态动词引导的小句被动化后整体的语义没有发生变化,而情态动词本身的意义却由控制义转变提升义了。情态动词的连用方面,汉语形式多样,有连续连用和间隔连用;英语情态动词的连续连用在标准英语中是没有的,只有在少数方言中才会出现连续连用。在习得研究方面,我们语料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选取了100篇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的作文,对这100篇作文中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做了一个调查,具体统计了汉语10个情态动词每一种用法的使用频率,分析了英语母语者对三种语义类型情态动词(认知情态动词、道义情态动词和动力情态动词)的习得顺序以及本文所研究的10个情态动词及其不同用法的习得顺序。研究发现,三种语义类型情态动词的习得顺序是:认知情态动词>道义情态动词>动力情态动词;本文所研究的十个情态动词的习得顺序是:愿意>应该>会>要>可能>必须>能>肯>敢>可以;多个义项的情态动词的习得顺序是:应该1>应该2,会1>会2,可以2>可以4>可以3>可以1,能。>能,,要2>要3。“能2、能4、要1”在我们所收集的语料中没有出现。我们结合本体部分所研究的四种句法特征,分析英语母语者对这四种句法特征的具体掌握情况。从收集的语料中可以看出英语母语者对提升情态动词和控制情态动词的主语选择出现的错误较少,这是因为汉英情态动词对主语选择上存在着共同点,所以留学生们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在情态动词所引导的小句的被动化方面,语料中仅出现了7条相关句式,而在汉语母语使用者的汉语语料中这种句式也极少使用,这说明汉语母语使用者不常用这种句式,故而留学生们在写作时也很少用这种句式。有关情态动词在否定时对否定词的选择方面,留学生们选择“不+情态动词”,而不用“没+情态动词”。在汉语母语使用者的汉语语料中“不+情态动词”有74条,而“没+情态动词”只有4条;正是因为汉语母语使用者经常使用“不+情态动词”,再加上英语情态动词的否定只用否定词“not”,他们把“not”等同于“不”,因此英语母语者在表达情态动词的否定时只选择用“不+情态动词”。情态动词的连用方面,留学生选择间隔连用要比连续连用多,但同时间隔连用的偏误现象也比连续连用多。这是因为标准英语中没有连续连用,只有间隔连用,所以这种母语的使用习惯影响了他们对汉语情态动词连用的使用。在语料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还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考察了留学生对本体研究的四种句法特征的习得情况。主语选择方面,留学生们的判断完全正确,这是因为在这方面汉英具有相同语法特征。情态动词否定方面,对“不+情态动词”判断的均值大于对“没+情态动词”的判断,这正和我们的语料调查情况相吻合,我们的语料调查显示,留学生在使用情态动词的否定时,全部使用“不+情态动词”。情态动词引导的小句被动化方面,留学生们不接受“控制情态动词+被”,而接受“提升情态动词+被”,英语母语者对这种句法特征的判断情况也和HSK语料库中反映的情况相吻合。情态动词连用方面,留学生们对正确的情态动词的连用顺序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而在对错误顺序的情态动词连用的判断上有很大的差异,有的选择接受,有的选择不接受,不接受的原因中有受其母语的影响的因素,还有可能是和留学生本身对汉语情态动词的掌握程度有关。根据习得方面表现出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期更好地帮助留学生习得汉语情态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