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诱导菊花突变体库的构建和光周期不敏感突变体的分子鉴定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jsw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菊花品种‘神马’(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Jinba’)为材料,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 EMS)诱变处理‘神马’茎尖后,对筛选出的各突变体性状的表型进行调查统计,从而构建菊花突变体库,同时,从突变体中筛选出光周期不敏感突变体,用分子标记对其进一步验证,并对其光合特性、气孔、维管束横切面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菊花突变体库的构建成功构建了菊花突变体库,获得株高、叶片、花期及花器官等性状变异的突变体,变异类型丰富,可见表型的突变频率为6.31%。(1)株高突变体。对照的平均株高为108.21cm,而突变体的平均株高为18.81cm,其中,株高最高的达58.3cm,最低为8.0cm。(2)叶片突变体。共获得64株叶片性状突变体,突变频率为1.45%。叶片突变的类型包括:叶片形态突变:对照为近卵形,突变体中出现了披针形、近圆形和非对称叶片;叶缘:对照多锯齿,突变体中出现了全缘、牙齿状及波浪状的变异;叶裂:对照有两对深裂沟,突变体中出现了一对深裂沟、浅裂及无裂沟的变异;叶尖:对照为渐尖形,突变体中出现了锐尖、钝尖及截形的变异;叶基:对照为心形,突变体中出现了耳垂形、楔形、偏斜及圆形的变异;叶脉:对照叶脉清晰明显,主脉成一直线位于叶片的中间,突变体中出现了叶脉偏于叶片的一侧的变异。叶片颜色突变:共3种类型:一是叶片基部发黄,沿主脉向叶片边缘黄色逐渐变淡;二是叶片边缘泛黄,向内黄色逐渐变淡;三是黄斑不均匀的散布于整个叶片表面。(3)花期突变。共159株,突变频率为3.59%。最早一株在6月5日进入花蕾期,7月18日进入盛开期,比对照的花期提前89d。(4)花器官突变。共发现233株花器官突变体,突变频率为5.27%。突变类型包括:花蕾突变:形状,出现了圆柱形、倒圆锥形和圆球形;颜色,出现了紫色和黄绿色;花蕾败育。花苞突变:外轮花苞片叶片化;两轮相邻的花苞片之间彼此分离,形成较大的空腔;外轮花苞片上密被白色丝状物;花苞上覆有白色透明黏液物。花序突变:花序盘中出现花苞片;花苞片发育不良或缺失,花序呈部分外露或全露;舌状花与管状花缺失。舌状花突变:舌状花变小或变宽;舌状花合生成筒状;舌状花内出现叶芽或花芽。2、菊花光周期不敏感突变体分子鉴定和相关特性研究针对光周期不敏感的突变体植株进行了外观形态特征和生理以及解剖结构等相关特性调查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突变植株的株高、叶片和花径均比对照矮小,但生长势良好;突变植株的花期比对照植株提早约59d;PCR扩增结果表明,突变体与对照植株的差异表现为突变体比对照增加或减少了扩增片段。突变体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及胞间CO2浓度(Ci)均显著低于对照;突变体植株叶片表皮中的气孔数量减小,有的气孔发生变异;突变体植株的茎维管束(包括韧皮部和木质部)形状及大小也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其他文献
适地适树是森林经营中树种选择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林学的经典问题。传统的适地适树研究重点关注乡土树种,依靠专家经验和定性评价,且多用于人工林。天然林的树种组成、分布和生
林火是国际减灾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生物多样性、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林火预测预报是森林火灾预防的前提,提高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的科学性、时效性
我国野生百合种质资源丰富,原产于我国的百合属植物约55种,对野生百合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对百合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越来越多,但以长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