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多元系统理论的启发,上世纪七十年代,吉迪恩·图里把翻译规范理论运用到描述性翻译研究中(DTS)。通过对类似文本进行分析,并根据文学类型、时期、作者等内容,对翻译作品进行描写性概括。安德鲁·切斯特曼对图里的研究进行继承和发展,在其基础上提出了期待规范和专业规范,后者又细分为: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关系规范。规范理论为翻译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力推动了翻译的文化转向,将翻译从先前的语言层面研究转向文化关照下的描述性研究。2013年,随着《金瓶梅》第二个英语全译本的出版完成,国内外学者对“金学”的关注和研究更加深入。但通过回顾并梳理相关学术研究成果,我们发现,截至2014年底,国内外学者还鲜有从翻译规范角度入手对其两个英译本进行分析研究的。基于此,本论文拟以彻斯特曼的翻译规范理论为理论框架,对比研究明代奇书《金瓶梅》的两个英语全译本。本论文通过选取大量实例,将两个译文与源语文本进行仔细对照和分析,以探求: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埃杰顿译本和芮效卫译本是否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两个译本分别遵守了哪些翻译规范,又取得怎样的翻译效果;在实际文学小说的翻译中,我们又可得到何种启示。本论文共由五部分组成。首先是引言,其次是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介绍并讨论翻译规范和彻斯特曼的理论框架。第四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作者依据彻斯特曼理论框架的四个规范,从版本的选择到口语化风格的保留等十二个方面选取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最后部分为本文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