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持联盟框架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由著名的学者保罗·A·萨巴蒂尔等人提出的有关政策过程的理论,也是国内学者关注较多且已被应用于包括教育政策在内的公共政策研究的政策理论之一。以支持联盟框架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分析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变迁过程,既有益于检验支持联盟框架理论在中国的适应性问题,也有益于完善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 在界定清楚选题涉及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支持联盟框架理论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历史等研究方法,梳理了我国高考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特别是把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历史脉络划分为形成期和改革期两个阶段;从政策参与者(政策支持者与反对者、质疑者)理念角度,分析了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形成期、改革期出现于政策系统内部的政策理念冲突,并剖析了其中政策理念碰撞的具体内容、深层核心理念与表层理念、政策取向学习等内容;同时,从政治、社会、教育等方面讨论了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形成期、改革期出现于政策子系统外部的影响因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从政策的社会环境、政策理念和政策参与者等三个方面,比较了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形成期和改革期的政策出台过程的异同表现;最后,从政策目标、原则、招生权限范围以及约束与监督机制等方面阐述了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变迁带来的有益启示,从非决策层政策参与者政策理念表达的有限性、政策参与者政策理念与政策利益关系的模糊性等方面,阐释了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变迁导致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