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竞技体育是围绕运动员开展的一系列运动活动,省域等级运动员发展研究能够揭示竞技体育发展的部分现象、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同时据此为GIS在体育研究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从地理学视角出发,按照结构、特征和因素的研究逻辑,用人口加权的变异系数测度区域差异,在用数理统计对等级运动员结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空间自相关、高/低聚类、热点分析和聚类异常分析探究等级运动员发展的空间特征,使用探索性回归分析和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研究地区竞技实力的影响因素,综合讨论并给出建议。结果:我国等级运动员发展的构成呈金字塔模型,一、二级运动员约占总发展人数的96.1%;我国等级运动员发展的性别平衡欠佳,男女性别比始终高于168:100,且省域差异较大,;我国等级运动员总发展人数的加权变异系数总体在0.67到0.85之间波动,无明显增减趋势;我国等级运动员发展为聚类模式,一、二级运动员发展集聚效应明显,一级运动员发展集聚增强;运动健将及国际级运动健将发展的地区差异较大,集聚效应弱;我国省域竞技实力空间分布的阶梯状较为明显,同社会经济发展高度一致;根据探索性回归分析的结果,在考虑空间效应的前提下,居民消费水平、等级运动员发展情况、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和群众体育发展情况对地区竞技实力有积极影响。结论:运动员“招募,保留和过度”的能效决定了区域等级运动员发展结构的合理性和竞技实力;我国等级运动员发展的性别平衡欠佳以及省域差异较大的现状是传统性别观念还未彻底向现代转型以及省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均所导致的;区域资源优势对竞技水平有重要作用,存在优秀运动员的集聚格局;省际的带动和协同作用是消减经济因素对地区竞技实力的制约有效手段;区域竞技体育发展对经济因素的依赖性根据地方情况被不同程度地减弱,省际竞技体育交流促进放在经济发展作为区域协同导向的背景之下,以提升地区竞技实力、减小区域差异为目的,可以更多关注教育、投资、消费等外部因素对竞技体育发展的促进,相比仅侧重于经济带动和协同以及竞技体育内部因素,能够取得更显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