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多b值磁共振扩散权成像(DWI)定量分析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PHC)经导管化疗栓塞病灶ADC值的变化,探讨ADC值的变化在肝癌化疗栓塞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78例行TACE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男性53例,女性25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45岁,入组筛查后共计55个病灶,均经病理穿刺或临床病史、体征、血清甲胎蛋白检测,DSA、CT或MRI动态增强扫描等相关检查符合临床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于TACE治疗前1周、术后1月定期复查MRI随访治疗效果,共行两次常规MR]平扫+动态增强+DW1,弥散系数b值取5组,0-500,0-600,0-700,0-800,0-1000s/mm2。分组情况Ⅰ组:术前肿瘤整体病灶,Ⅱ组:术后肿瘤整体病灶,11a组:术后残留区,Ⅱb组:术后复发区,Ⅱc组:术后坏死区。①测量多个b值ADC图像中术前、术后整体病灶的ADC值;②观察多个b值DWI表现,通过质量分析得到较佳b值;③结合同一患者相关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在较佳b值组ADC图上测量病灶不同成分的ADC值。结果①5个b值DWI术后整体病灶ADC平均值均较术前升高,经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②对5个b值DWI图像质量分析,得出b=600s/mm2总评分最高,图像较为合适;③取b=600s/mm2,定量术前及术后病灶各成分ADC平均值,发现规律性,其中术后坏死ADC值最高,其与其余各组织成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肿瘤组织与术后残余组织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复发组织与术前肿瘤组织、术后残余组织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DWl对病灶的显示较为敏感,通过观察5个不同b值的图像效果,认为b=600s/mm2观察疗效较为合适:②b=600s/mm2情况下,发现病灶ADC值变化有一定规律,术后坏死ADC值最高,可用于TACE治疗效果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