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生态危机与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4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现有网络生态危机研究成果和相关德育实效性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以网络道德作为文章主线,把网络生态危机问题和德育实效性联系起来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了目前德育的问题所在,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以上内容,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网络生态危机问题分析。在该部分中,笔者首先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对网络生态系统作了一个简介,包括其构成、特点和功能。紧接着,笔者在对目前网络生态危机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对网络生态危机问题重新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其内涵界定、表现、特点及危害性分析几个方面。提出:所谓的网络生态危机是一系列由于人们滥用、误用而导致的网络生态系统失衡的相关表现,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网络正常功能的发挥,威胁着网络的健康持续发展,迫切地需要人们进行调控。目前网络生态危机表现为:资源分布失衡、技术保护措施失灵、信息资源环境面临困境、法律法规短缺、网络文化帝国主义盛行五个方面。网络生态危机作为一个全球问题,它具有全球性、全面性、超意识形态性的特点,其存在必将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网络的可持续发展、个人的健康发展。该部分从网络生态系统的特点出发,对网络生态危机问题作了系统的分析,旨在使读者对这一问题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在,并为分析其根源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网络生态危机与德育实效性的关系分析。在该部分中,笔者首先对网络生态危机发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网络生态危机的出现,和网络自身的特点有关、和社会背景有关、和经济利益有关、和法律控制的局限性有关。但网络生态系统作为一个人工系统,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道德在其中注定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笔者认为,网络主体的网络道德缺失是网络生态危机问题的根源,网络生态危机实质是一种人性危机。这种网络道德缺失表现为三个方面:网络主体缺乏网络发展所需的伦理道德、网络主体缺乏自主道德判断能力、网络主体缺乏自我道德约束意识。要解决网络生态危机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人存在的问题。紧接着,笔者继续分析,认为网络道德作为道德的一种,其培养理应通过德育完成,网络主体的网络道德缺失现状反映出目前德育必然存在问题。具体来讲,网络主体缺乏网络发展所需的伦理道德反应了目前德育的外在效益不佳,网络主体缺乏自主道德判断能力反应了目前德育的效率不佳,网络主体缺乏自我道德约束反应了目前德育的内在效果不佳。总而言之,目前网络主体的网络道德缺失反映了目前德育在实施过程中实效性低下。该部分以分析网络生态危危机根源作为过渡,利用网络道德把网络生态危机与德育实效性联系起来,实现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系统分析,并为下文提出应有的德育措施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增强德育实效性,促进网络生态危机的解决。该部分中,笔者根据网络生态危机问题反映出的问题所在,提出了三条增强德育实效性的措施。第一,从对象出发:激发网络主体的网络道德需要。网络道德需要作为网络行为的内在动机,对于解决网络生态危机是重要的。只有在网络道德需要的驱动下,网络主体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道德建设中,学习新道德、内化践行已有道德,与不良道德行为作斗争,为维护网络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德育应在道德需要具有可培养性的基础上,从个人和社会利益出发,激发培养网络主体的网络道德需要,使他们在网络道德需要作为内驱力的情况下,真正内化网络道德,提升德育的实效性,体现德育的内在效果。第二,面对现实:教授网络发展所需的伦理道德。道德具有相对性,网络社会中所需道德必定与现实社会存在差别,德育在内容上应该根据网络发展要求进行更新。只有这样,网络主体才能在“有德可依”的基础上做到“有德必依”,为解决网络生态危机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德育的外在效益也才能得到提升。据此,笔者认为,根据网络发展要求,网络生态道德、网络技术道德、信息道德、自我道德是德育必须增设的内容。第三,为发展服务:培养网络主体的主体性道德素质。社会在发展,网络也在发展,网络主体随时都可能会遇到种种未知的道德难题,他们必须根据自身境况做出道德判断和取舍,必要时还要进行德性的创造。因此,笔者认为,以自主道德认识能力、自觉道德践行能力和自我道德调控能力为主的主体性道德素质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网络主体身心发展的需求,也是维护网络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发展的需求。也只有培养出来的人真正具备了适应未来的能力之后,我们才能说德育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之后,获得了最佳的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从生物学视角引入“共生”理论,进而追问人的合作行为是否也属于“共生”行为,试图用合作博弈方法作为理论支撑点,最后从伦理学意义上来回答人类“共生”行为的合理性。
今年教师节,我去听了一个县的中小学师德报告会。说实话,听完了报告,心中完全没有产生组织者所期望的自豪或是感动,相反,却充满了悲哀和反感。在我们已经跨入21世纪的今天,对教师道
STEM教育在美国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而对中国而言,STEM是相对新鲜的词汇,虽然得到了部分学者的关注,但是STEM课程的开发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相信在不久
以费尔克劳的三维分析框架为基础,可以通过对涉及国际数字贸易规则的协议文本,各话语主体的协商互动过程及背后的国家利益分析,判断国际数字贸易规则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强弱。
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路口,自然资源的无限开采,科学技术的快速膨胀,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与此同时,现代技术在其规模、对象、后果
公正是伦理学的主题,也是社会达到和谐的重要尺度。从伦理学史来看,公正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众多伦理学家所探讨的主题之一。考察公正的来源与意义、批判吸收这些思想家
麦金太尔认为,我们身处其中的现实世界的道德语言处于一种严重的无序状态。他借用“情感主义”一词作为当代道德状况的表征:所有的道德判断,就其具有道德的或评价性的特征而
以‘脆宝’、‘华月’、‘蜜宝’、‘白雪公主’4个厚皮甜瓜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甜瓜‘脆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全覆盖栽培方式对不同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八课《三打白骨精》设计理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把内化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