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第一部分:分别用《伤寒论》原量原法及现代用量煎煮小青龙汤,确定古法及现代煎煮时间;第二部分:复制大鼠寒饮哮喘模型,在9g细辛配伍及现代临床药物用量的基础上,从病理及代谢组学方面探讨不同煎煮时间对小青龙汤治疗哮喘的疗效影响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第三部分:实验总结及结果分析。方法:第一部分:查阅文献,确定小青龙汤古今剂量及煎煮加水量换算方法,经换算后,按《伤寒论》记载的方法煎煮,共测六次求平均值,确定煎煮时间;结合古今剂量比值确定现代加水量,用相同方法煎煮,确定现代煎煮时间;第二部分: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15分钟小青龙汤组,25分钟小青龙汤组,35分钟小青龙汤组,45分钟小青龙汤组,55分钟小青龙汤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按致敏和激发两步并结合中医证型复制大鼠寒饮哮喘模型,在激发哮喘的同时,除正常组外,其余组进行寒冷刺激并在冰水混合物中游泳,实验中喂食冰水和寒冷食物,之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用氨茶碱灌胃,其余各组用不同时间的小青龙汤水煎液灌胃。激发2周结束后开腹,腹主动脉采血并采集肺组织,血液离心后取血清-80℃保存,之后行LC/MS检测,肺组织固定后作病理切片观察,并分别分析其结果;第三部分:通过PCA及OPLS-DA分析LC/MS检测结果,研究不同煎煮时间对小青龙汤治疗哮喘的疗效影响的机制,并综合分析实验结果。结果:1.按原法原量煎煮后确定小青龙汤的煎煮时间为45分钟;按估计剂量比值折算后煎煮确定现代煎煮时间为35分钟;2.从肺组织病理结果和LC/MS检测综合分析,本实验哮喘模型建立成功,并且与其他组相比,35分钟组小青龙汤的PCA结果更接近于正常组,疗效最好;3.找到大鼠血清中与小青龙汤治疗哮喘相关的14种潜在标志物,西药组及不同小青龙汤组通过调节标志物的含量发挥作用,这些标志物涉及糖基化磷脂酰基醇的生物合成、鞘脂类的代谢、溶血磷脂酸的代谢、甘油磷脂的代谢四条代谢通路四条代谢通路,对代谢通路分析后发现,小青龙汤主要是通过回调标志物的含量,以调节脂质代谢作用于哮喘的炎症、支气管收缩和气道重塑等环节,说明了小青龙汤的疗效机理。结论:1.经实物测量,小青龙汤的原法原量煎煮时间为45分钟,据现代用量煎煮时间为35分钟,二者对小青龙汤疗效影响有差异;2.在成功建立哮喘模型的基础上,与其它组相比,35分钟的小青龙汤治疗最好,说明现代煎煮时间更符合临床用药实际;3.基于LC/MS检测,分析小青龙汤治疗哮喘的潜在血清标志物及其涉及的代谢通路,发现小青龙汤通过回调血清中的标志物以控制炎症,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气道重塑,脂质代谢在其调节作用中占重要地位,说明小青龙汤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