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店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是衡量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出行者对标准化、品质化住宿的追求,加速了全国星级酒店建设的步伐。河南省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随着该省旅游经济地位的提升,省内酒店业发展迅速,星级酒店的拥有量位居全国第七。但由于各区域间的经济水平、交通条件、城市建设、旅游资源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河南省星级酒店呈现出不同的区域分布特征。探究河南省星级酒店的空间布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对于解决星级酒店现有的区位矛盾、规避潜在的选址风险、预测未来的布局热点等,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本研究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以河南省星级酒店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分析、热点分析等GIS空间分析工具,揭示了2010—2019年河南省星级酒店总体及各星级的空间集聚特征和布局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GIS缓冲区分析等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了河南省星级酒店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结论如下:(1)河南省星级酒店经历了起步期(1978-1990年)、发展期(1991-1999年)、扩张期(2000-2010年)、调整期(2011-2015年)、恢复期(2016年至今)五个发展阶段,内部等级结构也随之不断地补充调整,目前河南省星级酒店的等级结构为橄榄形。由于省内旅游经济空间发展不均衡,河南省星级酒店在各区域的总量分布和结构分布均存在较为显著的布局差异。(2)星级酒店空间集聚特征分析表明:(1)2010年——2019年河南省星级酒店整体的集聚程度呈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极显著高度聚类模式,发展成为2019年的随机模式,星级酒店的空间布局趋于分散,各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对河南省星级酒店宏观布局的影响力有所减弱。2019年各类星级酒店的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均为随机分布模式,表明河南各类星级酒店的区域分布状态,与其相邻区域同等级酒店的分布状态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互依赖关系。(2)2019年河南省星级酒店整体和各星级酒店均表现为较明显的反向聚类模式,尽管河南省星级酒店的空间集聚程度在逐渐弱化,但各区域之间星级酒店的不均衡分布差异依然存在。(3)河南省星级酒店总体布局演变特征显示:(1)河南省星级酒店始终呈现豫中地区相对密集,向东南西北区域依圈层梯次减少的“中心辐射”格局,随着豫南地区的极核效应愈发凸显,以郑州、洛阳、南阳为中心的“三角核心”布局特征初具雏形。(2)2010-2019年河南省各区域之间星级酒店的发展差距大幅度缩小,尽管2019年该省星级酒店空间布局的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但布局冷点、热点两种极端的布局状态分布区域有所减少。(4)河南省各星级酒店布局演变特征表明:(1)四、五星级酒店分布范围扩大,在选址布局上均表现出了对经济基础好、工业较为发达地市的青睐,相关地市成为新的高星级酒店布局热点。(2)二、三星级酒店的空间分布相对均衡,酒店的布局热点均脱离了省会核心发展区,三星级酒店的布局热点迁移到了旅游业较为发达的洛阳、焦作两市之间县市,二星级酒店的布局热点则转移到了工业较为发达的平顶山、许昌周边县市。(5)区域经济实力、旅游业发展水平、政府决策行为、旅游景区分布、区域交通条件等因素对河南省星级酒店布局产生了重要影响:(1)区域经济实力是星级酒店选址布局的重要参考因素,并且经济发展水平对高、中、低星级酒店的影响机理各不相同;(2)星级酒店在河南省旅游业发达地区形成聚集,知名旅游城市的星级酒店数量及其年度营业额甚至远超个别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地市;(3)国家战略方针的推行、区域规划的编制和调整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出台,是河南省星级酒店布局及调整的重要依据;(4)河南省星级酒店的布局特征与旅游景区分布格局基本吻合,并且旅游资源越丰富、景区知名度越高的地区,对星级酒店产生的布局吸引力越大;(5)河南省星级酒店的空间布局表现出了对交通通达性的高度认同,交通环境优越、设施便捷完善的区域星级酒店的分布数量相对较多。但并非离交通设施越近,星级酒店数量越多。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河南省星级酒店空间布局的优化建议:(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发展次级核心区。(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3)完善旅游产业规划,提升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