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智能材料和结构通过感知外部激励和内部状态,合理地驱动材料和结构做出响应,在传感器、机器人、自动包装设备、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作为常见的智能材料,形状记忆聚合物(SMPs)因其具有多激励性、可设计性强、变形范围大等特点,与形状记忆合金和形状记忆陶瓷相比,在能源动力、柔性电子、自愈合材料和生物医疗等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近年4D打印机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拓宽其材料和结构设计空间,其更广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材料和结构通过感知外部激励和内部状态,合理地驱动材料和结构做出响应,在传感器、机器人、自动包装设备、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作为常见的智能材料,形状记忆聚合物(SMPs)因其具有多激励性、可设计性强、变形范围大等特点,与形状记忆合金和形状记忆陶瓷相比,在能源动力、柔性电子、自愈合材料和生物医疗等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近年4D打印机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拓宽其材料和结构设计空间,其更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当前常用的热敏性形状记忆聚合物(SMP)的形状记忆效应,一般采用直接加热的方式进行驱动,这种驱动方式效率较低且操作不便,严重制约了SMP的深入开发与应用,因此需要发展耦合多激励驱动机制形状记忆聚合物。本文主要针对热力电和热力化耦合驱动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进行研究,建立相应的热力电/化耦合本构模型,以及据此相应的耦合驱动形状记忆模式,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二章主要针对热固聚合物的热力化耦合本构模型和耦合驱动形状记忆特性进行研究。热固性交联聚合物由于其交联网络的牢固性和不可逆性,一旦成型后就不能再变换进行加工变形,在工程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而水溶性热固性聚合物(MCNP)由于其交联网络的转换特性,在较低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可以变得柔软且保持网络的完整性,在绿色环保等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本章首先通过一系列实验对MCNP的热力学性能和热化学性能深入理解,获得一系列实验数据;接着,本文开发了一种热-力-化学耦合的粘弹性模型。该模型描述的材料塑性变形主要来源于两方面:(1)水/温度引发BER;(2)水扩散作用引发的“塑化效应”;然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标定,验证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表示该模型较好地描述MNCP的热-力-化三场耦合行为,同时证明了模型能够用于分析考虑环境湿度的MCNP的应力松弛行为和等温拉伸行为;最后,本文讨论了MCNP的热-化学耦合激活形状记忆模式。这是由于实验和模拟结果显示出溶剂(水)激励材料的软化行为,这为材料形状记忆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第三章主要针对柔性电介质热力电耦合本构模型和耦合驱动形状记忆特性进行研究。柔性电介质具有反应迅速、自我修复能力强、环境适应性强和应激反应大等优良的特性,与自然界中“天然肌肉”的性质相近。因此柔性电介质能够很好地模拟生物肌肉行为,在软体机器人、人体辅助装置等领域带来重大突破。本章首先建立了热力电耦合三维粘弹性模型,基于此对柔性电介质(双交联网络电介质弹性体)进行热力电耦合分析。在该本构模型中,综合考虑双交联网络电介质弹性体中电势、温度、应力和弛豫时间等因素。最后,提出了一种在热电耦合作用下的形状记忆模式。结合已发表实验数据对模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标定,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表示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IPN-DE热-力-电三场耦合行为。
其他文献
仿生扑翼飞行以其优越的机动性和气动效率,已成为微型飞行器研究中备受关注的新驱动模式。目前已有仿生扑翼飞行器研制成功的案例,但相关论文大多从结构或气动等局部视角入手,对扑翼飞行器的设计制作缺乏系统性指导。本论文从扑翼飞行器的仿生原型即自然界的飞行生物入手,以仿生学原理制定扑翼飞行器的总体设计目标,把系统划分为驱动与传动模块、扑动翼模块、中控模块;对各模块分别进行设计制作,并对多模块进行整合研究,力求
新型机加工弹簧在很多有高精度要求的应用场合可以弥补传统线圈螺旋弹簧的固有缺点,提高整机性能。但是国内外有关该新型弹簧的研究极少,为将其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并实现国产化,对其进行性能分析和加工工艺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因此本文针对通用机加工弹簧,结合中国电科16所研制的斯特林制冷机应用需求,开展了弹簧静态变形、强度等性能研究,得到了弹簧基本参数与各向刚度、强度等性能的关系,对某特例弹簧进行了疲劳寿
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航天器在轨安全受到各军事强国的高度重视。射频隐身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航天器主动辐射源的被截获概率,提升未来空间攻防中的战略优势,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射频隐身技术旨在提高信号的抗检测、抗分选和抗识别能力。随着侦察接收机的灵敏度提高,依靠信号的功率控制已难以实现信号抗检测,抗分选、抗识别逐渐成为抗截获的重要技术方向。本文从最大信号不确定性策略出发,重点针对侦察接收机的聚类分选功能,提
随着航空、电子、光学及通信工业的新技术迅猛发展,硬脆材料、难加工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多,对关键零件的加工效率、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关键零件的加工效率、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是加工领域亟需解决的难题。超声振动辅助磨削是将超声加工与磨削加工相结合的一种复合加工方法,相比于传统磨削,在加工效率、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上有很大优势。超声振动的稳定性是影响超声振动辅助加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超声
以GaAs为代表的Ⅲ-Ⅴ族化合物太阳电池是目前空间中各类航天器的主要能量来源,大量研究表明,带电粒子辐射是导致电池性能衰退,影响其可靠性和运行寿命的主要因素。而在宇宙空间中,往往是多环境因素协同作用,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太阳电池的性能衰减,本文以GaAs太阳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实验测试和仿真分析等方法,研究温度对其在空间辐射条件下电性能衰退的影响。主要结果有:(1)由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温度
经过长期进化,生物形成了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材料和轻质结构,为人类解决诸多科学技术难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启发。生活在广阔水域中的浮游植物硅藻的硅质壳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承压性能好等特性,是典型的轻质高强生物结构,可作为工程结构轻量化的良好仿生模板。目前深空探测车的车轮结构在承载、减振缓冲性能和轻量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引入仿生创新理念,设计新型轻质、承载能力强且减振缓冲性能好的探测车车轮具
地面交通环境的日益拥堵以及对更便捷、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激发了人们利用低空空域的热情,民用无人机行业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随着民用工业级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低空物流无人机编队运输成为可能。物流无人机编队相对传统物流方式具有更快速、灵活的优点,若投入使用能够极大提高物流效率。然而当前物流无人机编队技术还存在一定问题,物流无人机编队飞行间隔小、内部冲突多发、规划计算复杂。针对存在问题,本文以面向物流
在钛合金、高温合金等强韧性难加工材料磨削加工过程中,大量的磨削热积聚在加工区域,容易引起工件的磨削烧伤,这成为了制约磨削加工质量与效率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问题之一。现有的机床冷却系统多是基于冷却液建立的,但在高效磨削中弧区的封闭性较高,且随着磨削用量日益提高,冷却液越来越难以达到良好冷却效果。因此为了有效降低磨削温度、解决磨削烧伤问题,本文将具有高效传热能力的振荡热管应用于磨削技术,提出了一种振荡热管
涡轮盘榫槽、方形切缝扭簧等直纹面构件的低成本高效加工已成为目前研制生产的瓶颈。这些零件通常采用难加工材料,加工表面不允许出现重铸层或微裂纹等缺陷,电解线切割非常契合这类零件的加工需要。本文针对电解线切割加工大厚度工件时加工间隙内电解产物排出困难的问题,开展高速冲液电解线切割加工试验研究,提出径向冲液电解线切割加工方法,显著缩短加工间隙内电解液流动距离,改善加工产物的沿程累积现象,提高加工精度、加工
疏水与超疏水表面具备的自清洁、防锈、防冰和液滴控制等优异性能,使其在生活与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表面微结构已被证明对材料表面具备疏水与超疏水性能有重要的作用,但微结构如何有效地影响表面疏水性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此外,目前疏水性表面的制备方式主要是化学制备方法、溶胶-凝胶法、模板法等,但对于使用微铣削的机加工方式制备疏水表面依然鲜有研究。因此,本文选用微铣削加工方式进行表面微结构的制备,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