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一种影响中老年女性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阴道穹窿脱垂和阴道前后壁脱垂,严重影响患者的泌尿功能、排便功能及性生活质量。手术是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主要治疗手段。关于盆腔器官脱垂手术治疗的研究已证实传统手术(如经阴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的复发率较高。近十年来,经阴植入网片(transvaginal mesh,TVM)的盆底修复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在2008年及201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先后两次提出了与TVM副作用有关的安全警示,2012年8月美国强生公司的Prolift盆底修补系统宣布全球退市。由于受适应症的严格限制,现在TVM在临床上的应用较前明显减少。1962年Lane首次报道了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阴道穹窿脱垂,1994年Nezhat报道了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阴道骶骨固定术通过采用自身筋膜或人工合成补片将阴道穹窿于腹膜后悬吊于S1前纵韧带,达到上提阴道顶端的目的,并能保留年轻患者的生育功能和性功能。此术式经历了几十年的改进后,被认为是中盆腔缺陷治疗的经典金标准。2012年,我院开始开展腹腔镜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Laparoscopy Sacrocolpopexy, LSC)治疗中重度POP患者,并对所有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跟踪,定期随访并行问卷调查。本文旨在对我院行LSC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评价该手术的临床疗效,为选择适合POP患者的最佳术式提供试验依据,为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理论参考。对象和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妇科诊断为“中重度子宫/阴道穹窿脱垂伴不同程度阴道壁脱垂”的63例中老年女性患者行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治疗。采用统计学SPSS19.0统计软件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Mean±SD)表示,手术前后的指标变化及问卷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处理。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本研究:1.查阅病历及手术记录,分析腹腔镜骶骨固定术用于治疗器官脱垂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及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2.术后复查,通过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比较手术前后器官的脱垂分度来评价解剖学疗效;3.术后跟踪随访,通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PFDI-20)和盆底疾病生活质量影响问卷简表(PFIQ-7)得分来评价手术的功能学疗效;4.术后跟踪随访,通过性生活质量问卷(PISQ-12)得分,评价患者术后性生活情况,评估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5.通过对术后患者的随访问诊,了解患者术后有无出现相关不适症状及有无并发症,了解患者的主观满意度,记录患者术后中期并发症情况。结果1.患者术前脱垂分度(仅统计POP-QⅡ-Ⅳ度脱垂例数)(1)子宫脱垂Ⅱ-Ⅳ度33例,阴道穹窿脱垂Ⅱ度12例;(2)阴道前壁脱垂Ⅱ-Ⅳ度63例;(3)阴道后壁脱垂Ⅱ-Ⅳ度27例。2.手术相关参数及围手术期并发症(1)平均手术时间为(144.92.±32.2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4.97±13.22)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5.94±2.60)天。(2)围手术期并发症:1例急性尿潴留,1例下腹坠痛,1例下肢静脉血栓。对症治疗及时有效,3例患者均在对应治疗后均治愈或好转出院。3.随访期临床疗效、患者主观满意度(1)解剖学恢复:术后POP-Q分度指示点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门诊复查,解剖位置恢复理想。腹腔镜骶骨固定术的客观治愈率约为98.4%,主观治愈率为100%;Burch手术的治愈率为94.44%。(2)盆底功能恢复:术后PFDI-20和PFIQ-7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功能、泌尿功能较前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3)性生活改善:术后1年PISQ-12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诉性生活质量改善明显,性生活满意度提高。4.手术中期并发症术后随访:1例腰部疼痛,对症治疗后缓解;1例新发下尿路症状,症状轻,暂观察。结论1.腹腔镜骶骨固定术适应症(中盆腔缺陷)可适当拓宽:该手术也适用POP-Q分度为子宫中重度脱垂(Ⅱ-Ⅳ度)伴阴道前壁重度脱垂(Ⅲ-Ⅳ度)的患者。2.腹腔镜骶骨固定术创伤较小,恢复较快,但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对手术者腹腔镜下操作技术要求高。3.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恢复脱垂脏器解剖位置理想,能够保留足够的阴道长度及容纳度,患者性生活满意度高。4.腹腔镜骶骨固定术近期治愈率高,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出现急性尿潴留、下腹坠痛、下肢静脉血栓各1例;中期并发症出现腰部疼痛和新发下尿路症状各1例;远期治愈率及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进行随访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