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LS重复观测的淤泥质潮滩冲淤变化监测研究 ——以江苏海门东灶港潮滩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ingguo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潮滩,是水圈、岩石圈与人类圈相互作用的敏感区域,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价值,又是潜在的土地资源;特别是淤泥质潮滩,存在明显的冲淤变化,是岸滩长期作用的综合反映。潮滩冲淤地貌过程对海岸工程建设、海岸湿地保护等工作有着直接而关键的影响,是人类进行海岸开发和环境保护等工作的重点地区。江苏省是我国人均土地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同时也是潮滩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规划纲要》中表示,江苏应充分发挥沿海滩涂资源优势,潮滩冲淤变化监测研究符合江苏沿海开发战略要求,有助于掌握潮滩变化特点和规律,从而为潮滩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纲要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传统上,潮滩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应用沉积物收集器、沉降板、沉降棒、超声波测高计等仪器设备,对潮滩沉积通量及地貌形态变化展开实地测量。然而,上述方法大多是针对滩面上少数个别点的变化,偶然因素较多。况且,江苏海岸以粉砂淤泥质潮滩为主,滩面泥泞,可进入性与通达性均比较差,利用常规方法进行定量测量较为困难。部分学者,尝试将机载雷达与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到潮滩地貌变化的监测研究中,然而其数据精度和空间分辨率有限,研究成本也较为昂贵。探讨一种较低成本、高效率、高精度的潮滩地貌监测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今,全球变化问题日益凸显,地貌环境处于更加频繁的波动变化中,同时也为其监测工作提出了更精细尺度的要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英新技术,被称为继GPS技术后测绘领域的又一次技术革命。三维地面激光扫描仪(TLS,Terrestrial laserscanning),又称作“地面LiDAR”,具备大面积、高自动化、高速率、高精度测量等特点,获取点云数据结果具有空间展布性,并且在时间、地点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操作步骤上更为简洁,适用于多次重复的监测分析(地貌的)小尺度变化。迄今为止,TLS的应用已经在考古及文化遗产、城市建筑、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岩土工程、城乡规划、自然灾害调查等领域中收获了良好的效果。然而,TLS能否应用于淤泥质潮滩地貌冲淤变化的研究?能否利用TLS定量监测淤泥质潮滩地貌的发育过程?国内外与之相关的文章仍较为少见。本论文应用TLS对江苏省海门市东灶港(港池堤坝两侧)近岸滩面进行了多次观测,以期为江苏沿海淤泥质潮滩短期冲淤变化研究与东灶港海域的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理论参考,并尝试为淤泥质潮滩地貌监测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主要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结果:(1)首次尝试将TLS应用于江苏沿海淤泥质潮滩冲淤变化研究,实现了高空间分辨率的滩面冲淤变化监测。通过TLS观测获取了潮滩表面高密度点云(本研究中滩面点云间距在5—20 cm),结果具有良好的空间展布性,能够模拟出滩面面状地貌形态特征,与传统方法相比大幅度提升了滩面数据采集数量和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滩面进行单点观测的偶然性,所反映出的冲淤变化结果有益于进一步探讨其成因机理与发展趋势的分析。(2)东灶港池堤坝两侧滩面空间分异呈现“外冲内淤”的特征,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堤坝外侧研究滩面表现为的冲蚀的特征,平均冲蚀厚度约0.18 m;堤坝内侧研究滩面位于潮流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港池拐角处,表现为淤积的滩面特征,平均淤积厚度约0.36 m。堤坝内侧研究滩面淤积速率在时间上的分异表现为,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平均淤积速率约0.61 m/年,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平均淤积速率约0.47 m/年。(3)综合考虑Riegl LMS-Z420i型号三维地面激光扫描仪的系统误差、针对扫描点云面的误差统计,以及重复扫描点云数据空间插值面的一致性,可以得出,扫描距离小于50 m(扫描视角≥9.6°)的情况下,能够监测出1 cm尺度的滩面冲淤变化;在扫描距离小于80 m(扫描视角≥4.9°)的情况下,能够监测出3 cm尺度的滩面冲淤变化。(4)受滩面水体与扫描角度限制,利用该仪器扫描获取高密度点云范围有限,在高约10m(包括三脚架高度)的海岸堤坝上能够进行精确观测的滩面半径在100 m左右,实验中被1 cm厚水体覆盖的滩面表现为数据的盲区,潮湿滩面相对于干燥的滩面点云密度略有降低,但是没有出现数据缺失的现象。
其他文献
山西省是我国铝土矿资源大省,铝土矿的探明储量居全国榜首,目前探明储量达约102652万吨,铝土矿分布广泛,矿床面积约为6.7万平方千米。兴县铝土矿位于山西省的西北部,处于南坻屋-段村-雷沟矿带北偏东方向,该处属于溶斗控矿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型铝土矿。采样位置坐落于兴县东南部,兴县-石楼南北向褶皱带的南段东侧。研究对象的兴县铝土矿赋存于石炭系本溪组下部,是一套包含“G层铝土矿山西式铁矿”的含矿岩系剖
本文以三峡库区典型堆积层滑坡—树坪滑坡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根据降雨入渗的作用机理对不同含水率条件下抗剪强度、弹性模量等参数的弱化规律进行研究,并运用Geo Studio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不同降雨类型条件下边坡渗流场、位移场及稳定性的演化规律,通过四种降雨工况对比分析得出最危险降雨工况。其次,本文采用间接复合分析的方法对降雨过程中坡体参数进行分区赋值,并分析总结降雨过程中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分区弱
近年来,我国财产保险业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保险监管部门实行“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市场化改革,致力于激发市场活力,为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放开前端”就是要释放保险公司的发展潜力,保险监管部门通过保险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保险资金运用机制改革、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促使保险公司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而“管住后端”就是实施并完善以风险为导向的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强化对资本
低音提琴重奏课程是室内乐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的低音提琴演奏专业主要倾向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演奏为主。为了培养学生们更加全面的音乐素养,2006年,中国音乐学院首次将低音提琴重奏课程纳入低音提琴人才培养中,开启了低音提琴重奏学习的重要篇章。本文共三章:第一章、介绍毕业音乐会曲目;第二章、共分为三节,笔者首先介绍了我国低音提琴重奏课程的历史演进过程,其次阐述了低音提琴重奏学
论竹笛在室内乐中的应用及演奏特点——以《行歌江南》为例一文,是笔者在竹笛学习过程中和室内乐团演奏与合作所产生的经验和感悟。当今竹笛演奏技术发展迅速,各种各样的民族室内乐团虽然起步比较晚,但都在不断从作品的演奏技术到作品的创新上逐步发展成熟起来。本文通过室内乐的发展、竹笛在室内乐中的应用、室内乐作品的创新这三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
曲线梁矮塔斜拉桥充分利用了曲线梁桥和斜拉桥的技术优势,兼具结构造型美观的特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大量的推广应用。虽然我国建造了诸多曲线梁矮塔斜拉桥,但是桥梁跨径不大,技术成果总结不完备,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此类桥型的合理设计参数和设计理论要点。论文依托某主跨216m桥宽44m的大跨径宽幅曲线梁矮塔斜拉桥结构,分别从结构体系层面、构件受力性能层面和体系安全性三个角度,系统梳理并总结了此类桥梁结构的设计关
高估值、高定价、高业绩承诺的“三高”问题是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广受诟病的问题。标的资产业绩变脸,股价应声下跌,股东权益严重受损。大股东尚可通过股利政策、关联交易等方式输送利益,而中小股东由于其防御风险能力和自主保护能力较弱,合法权益难以保障。中小投资者是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群体,探究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之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选取了特发信息收购深圳东志和成都傅立叶的案例,试图从正面个案
在东西方绘画艺术史里,艺术家们对线的理解与运用各有其不同。其中,线作为介于点与面之间的绘画元素,不仅可以演变为独具个性意识的情感载体——把描述自然物象的结构“性格化”,而且还可以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呈现出文化互文的历史观照。本文试图通过线在绘画创作中的“情感隐喻”及其视觉表现等问题,展开《月夜》系列的创作梳理,其针对“情感隐喻”的创作体验及其理论探讨将涉及下列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艺术心理学等知
由于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快速增长,可以明显看出城镇化的问题得到了改善。但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同时也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比如生态的失衡受损、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低、环境质量下降以及环境健康损失不断增加等各种问题。当今,社会各界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环境问题已经日益严重的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在这种前提之下,能够建立起一套准确测度环境效率的计算体系,并且能找出对环境效率起主要作用的影响因子的需求
我国是全世界上受地质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高原、山地占国土面积的65%,造成各地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我国地质灾害具有覆盖面广、成灾机制复杂、破坏力大、影响程度深等特点,给国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自2017年以来,地质灾害累积造成全国8330万人次受灾,402人因灾遇难,129人失踪以及造成1704.6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其中,滑坡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