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是大脑能动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是人类在了解世界过程中分析、比较与综合的能力,是大脑的一种机能。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流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成为影响人才培养的重要智能要素。思维能力作为这些能力培养的核心,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思维型”课堂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中有效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需要学生运用感性和理性思维的内容。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思维型”课堂教学是达到这些标准的重要途径。研究查阅了“思维型”课堂教学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基本原理、实施“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为了解高中地理开展“思维型”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问卷对杭州市源清中学360名师生和国内77名地理教师进行调查,分析当前高中地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遵循“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设计了高中地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开展了高中地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促进“思维型”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建议。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培养学生思维的意识,但由于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和实际操作指导,高中地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实施现状不佳;目前高中生认知冲突、自主建构、思维监控、应用迁移的能力较为薄弱。在实验研究部分,选取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和第二章进行教学实践,实验结果表明高中地理“思维型”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次数。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实施“思维型”课堂教学是可行的。为促进高中地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从普及地理教师有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基础理论,丰富广大教师有效开展“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知识储备;加强地理教师“思维型”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提升教师开展“思维型”课堂教学的教学技能;强调“思维型”课堂教学多元的评价体系,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建立“思维型”课堂教学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建设开放的地理课程,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兴趣;优化共享的教育资源平台,为广大教师提供“思维型”课堂教学优质课案例等方面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