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能基于事实和证据,采用模型与建模等方法,以恰当的形式阐释分子与细胞、遗传与变异、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等相关概念的内涵。模型作为一个工具或一种媒介,将困难的知识点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高中生物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模型建构过程中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逐步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形成生命观念。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同时,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教材中也设计了相应的模型建构活动,希望通过教学中模型建构活动的开展达到课标的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准实验研究法,综述模型建构教学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生物模型类型,从而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教学实践于研二第一学期时教育实习中开展,实习学校和年级是灵石一中高二年级。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了解和分析目前灵石一中高中生物模型教学的现状,了解教师对生物核心素养的了解和运用情况;根据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设计出三种模型的教学案例,并于灵石一中髙二年级的两个班进行生物模型建构教学的实验研究。引导学生主动建模是本次教学实践侧重点,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获得如下研究结果:通过整理模型建构的步骤及教学的相关内容,对模型的建构方式有了深入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将模型渗透到教学中;开展模型建构教学的班级中学生的参与度较对照班高;课堂上模型建构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生物知识,提升学生的建模思维及能力;教学实验后发现实验班学生的生物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的生物成绩。据此,总结出高中生物运用模型建构教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注意点。在使用模型建构教学前教师需要总结高中生物教材中与模型相关的内容,并在课堂上需要强调科学建构模型的一般方法。通过实验研究的结果分析,提出便于模型建构教学的顺利进行的建议: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或进修、集体观摩活动、评课活动以及交流研讨活动;教师及时转变陈旧观念,正视模型建构教学在发展学生能力方面的优势;精心设计与组织模型建构活动;教给学生相应模型的建模方法。本次研究表明在高中生物课上运用模型建构教学是行之有效的,不仅能让学生系统的把握知识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生物核心素养,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技能,为高中生物教学通过建构模型实现有效教学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