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西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_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中通过的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指出了新农村工作开展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原则。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只有党的农村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保证粮食安全,保证农村社会环境稳定;只有引导农民在思想觉悟、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全面提高,才能形成良好的村风、和谐的氛围,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探究新农村建设与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之间的内在关系,基于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我国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存在如下问题:集体主义观念有所淡化;精神文化生活单调;道德失范现象存在;封建迷信思想有所抬头;法治意识淡薄。原因主要有农民经济收入水平偏低,文化水平不高,部分陈规陋习的影响及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机制不健全。本文认为要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应从以下方面入手:提升农村生产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力发展农村思想文化教育;完善和利用乡规民约;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健全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机制。
其他文献
在市场经济社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宗旨。抵押作为对物担保的一种形态,对抵押权人而言就特定物具有优先受偿性,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又使抵押人可以充分利用其使用价值。因此,抵押制
精神损害赔偿是法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是维护公民、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精神权益的救济手段,在现实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立法较晚,法律规定不全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