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拟对含DNT废水进行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并选择合适的微生物固定化工艺,然后与自行设计的三相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吸附固定化生物反应器相结合来处理含DNT实际废水,并进行DNT降解动力学的研究。在好氧条件下对六种菌源的菌种进行驯化筛选,得到一组DNT和苯胺的高效降解菌。当DNT和苯胺浓度分别为80 mg/L,1400 mg/L时,该组菌种对DNT、苯胺、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1%、99%和94%。实验还研究了高效菌的DNT降解动力学,比较符合Andrews非竞争性底物抑制模型,R为0.9952。对高效降解菌进行吸附固定化研究,结果表明:与游离菌相比,吸附固定化菌对含盐量和DNT负荷有更强的耐受性。当载体投加量为4 mg/L,微生物接种量为3000mg/L,含盐量为1%时,对含DNT浓度为50 mg/L、苯胺浓度为300 mg/L的废水降解24 h后,DNT和苯胺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6%和100%,而游离菌去除率分别为14%和52.7%。对几种包埋固定化方法进行实验,通过比较不同固定化微生物小球的机械性能及生化活性,最终选择以PVA+SA+硼酸法制作的固定化小球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固定化的最佳参数为:微生物包埋量为5%、CaC12浓度为3%、交联时间4h和硬化时间2 h。当液固比为4:1、含盐量为1%时,对DNT浓度为50 mg/L、苯胺浓度为300 mg/L的废水降解36h后,DNT和苯胺的去除率分别为58%和100%。利用三相内循环流化床和吸附固定化生物反应器相结合,对实际废水进行降解实验,确定两级好氧反应器的最佳共代谢基质葡萄糖投加量均为100 mg/L,HRT分别为20 h和12 h,曝气量分别为20 L/h和30 L/h。在此条件下对实际废水进行处理,两级好氧后出水COD稳定在254 mg/L-263 mg/L范围内,DNT为2.0 mg/L-3.6 mg/L,苯胺为0.5 mg/L-0.7 mg/L。通过对两级好氧的进出水进行紫外和GC-MS分析,基本确定了进出水的水质变化。实验还对两级好氧反应器进行了COD降解动力学研究,均比较符合Lawrence-Mc Carty模型,R分别为0.9775和0.9901。